剛入普林斯頓時,聽同學們對“HUM”課程讚不絕口,我以為那是一個關於休謨(David Hume)的課程,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人文系列」(humanities sequence)的簡稱。
「人文系列」由一連四個課程組成,每個課程均由五至六個來自不同領域的教授輪流上課,從歷史、哲學、政治、文學、藝術等角度,探索西方3000年文明的經典瑰寶──從荷馬的《伊里亞德》到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再從馬基維利的《君主論》到珍.奥斯汀的《勸導》,當然也少不了休謨的哲學奇思。當學到莫扎特的 Don Giovanni,教授更會帶全班去紐約欣賞歌劇。可見讀過「人文系列」的學生,無不大開眼界,如飲醍醐。
然而,這種傳承文明精華的博雅教育,正受到多方面的衝擊。首先是現代社會的反智主義潮流。例如美國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在總統初選辯論中大言不慚地說:「我們需要多些焊工,少些哲學家。」,殊不知多少改變世界的偉人都是讀哲學出身的。此外,又有些人誤解了「博雅教育」、「通識教育」的意思,不務古今中外之文理經典,反流於空談時事,實在俗不可耐。
百家爭鳴 千載存菁
但對博雅教育的最大威脅,乃來自西方左派的所謂「文化馬克思主義」(cultural Marxism)。他們打著「社會公義」和階級鬥爭的大鑼大鼓,對一切高雅的文化肆意批鬥。例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有學生要求在課程中取消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因為「這些是有錢人才讀的『離地』之物」。哥倫比亞大學有學生投訴音樂課程中有莫扎特,因為「這是白人優越主義,是迫害性(oppressive)的」。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英國文學系畢業條件,一頁莎士比亞都不用讀,卻必須讀三個關於「受迫害階級」(例如黑人、同性戀、殘疾人士)的課程。本末倒置,莫此為甚。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美國好在尚有一批堅定捍衛博雅教育的知識分子,例如被譽為「全國最具影響力保守派基督徒思想家」的普林斯頓法學家Robert George教授,正是西方文明的中流砥柱。同時,普林斯頓也有信奉社會主義的全國黑人精神領袖Cornel West教授。雖然觀點左右相馳,但West、George二君卻沒有像盧梭、伏爾泰般反目成仇,反而惺惺相惜,攜手任教一個思想激盪的課程,從《共產黨宣言》讀到《通往奴役之路》,甚至並肩在全國巡迴演說。只有當日月爭輝,才能迸發真正的文明之光,照亮格物致知的道路。
原刊於《大公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