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不應該只是埋在書本內,均衡的校園生活才是中學生涯快樂回憶的源頭。「其他學習經驗」是新高中課程的其中一部份,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五個範疇。
今年學校嘗試將高中的藝術教育課設計成結合社會服務和藝術發展的課程,希望同學將課堂中學到的藝術元素學以致用,透過組織表演節目發放「長幼共融」的訊息,並邀來社區內的長者觀看,更藉節目內容答謝長者們過去在社會上的付出,讓同學將所學到的回饋社會。讓同學能真正體現學校的使命︰營建多元化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經歷成功,發展潛能,做一個懂得思考,懂得學習,關懷社群的個體。
借表演活動達至長幼共融
復活假期前的週五,是眾中四及中五學生的一個難忘日子,學生在過往幾個月付出辛苦的練習、積極的籌備、背後的汗水和他們無限的潛能,都在這一個下午毫無保留地發揮出來。先由籌委會學生主席的歡迎辭展開序幕,當中道出同學背後對長者的心意,希望藉活動帶出「長幼共融」的訊息。
接着是一連串的歌曲、畫劇、舞蹈、雜技、手鈴等表演。懷舊的場境和歌曲,台上演員和台下觀眾的互動等,讓台下的老友記們都活躍和年青起來。謝幕是全場最感動的時刻,台上的同學一個又一個站在台上,臉上充滿了自信而滿足的笑容,而台下的長者們就拍出一串又一串的掌聲,臉上也充滿了燦爛而安慰的笑容。
年青人與這群長者本不互相認識,透過這個表演,打破了彼此間的隔幕。在表演後的茶聚時間,看見同學們與長者們在閒談、在互相鼓勵、在拍照留念,一幅又一幅令人難忘和感動的圖畫呈現在各人眼前。
熱鬧過後,人潮散去,站在走廊的一角,看見同學一個又一個離開學校,看見禮堂外以氣球製作成的粉紅拱門,回想起在這個表演背後一幕又一幕的感人片段。表演前的早上,負責佈置的同學們都在忙於製作展板和吹氣球,並將氣球捆綁在拱形鐵架上,禮堂外頓時被佈置得像新人結婚的教堂。

書本以外的學習
另一邊廂,有人在忙着化裝、忙着排劇、忙着排舞、忙着練習手鈴、忙着練習雜耍,只看見他們各有各的職份,認真投入地在準備。隨意地走進一個課室,看見同學在練習轉碟和扯鈴,便跟他們聊天,同學還教我轉碟,原來看來容易的轉碟一點也不容易,更何況是難度更高的扯鈴。看見同學能在短短的時間將扯鈴玩得出神入化,便可知他們背後所花的努力及心機。
這日的活動學生花了不少課堂內外的時間學習和訓練,還記得一次路過跳舞室,看見一些身形較胖的同學在地上滾動,他不怕失敗和別人的眼光,更努力地在排練着,與他在台上公演時的表現比較,孩子的確衝破了不少自己的障限,也引證了他們的成功。
學習不只在書本內,成功也不一定是要成績好。還記得上月和同學共聚午餐時,同學發的一道問題︰「校長,學習是求分數嗎?」。學習當然不是求分數,分數其實只是學習過程中的其中一種副產品。學習其實是為求知,讓自己從不知中尋求,從獲得的知識中認識自己,滿足自己,繼而達到成功及快樂。這種快樂能推動你繼續學習,繼續向前。
今天我的同學們透過這個活動,將他們從前不懂不知的,加入自己的堅持和磨練,最終將不可能的變成可能。他們透過藝術表演表達自己,表達對身邊人的關心,發放正能量,最終達到成功及快樂。今天我也從同學們身上學會了,也體會了他們快樂的源頭。謝謝同學讓我在你們身上學會了一課。同學們﹗發放正能量,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
(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