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剛閉幕的「春日玩」黃宏達、郭孟浩、劉小康三位著名藝術家的聯展,至此仍餘音裊裊不絕如縷。他們的創意手法,雖則各不同相同,不論對數理軟件的探求、設計造型的組合,或幽默張揚的宣洩,均達到異而統調的共識。辨析藝術可通過科技、裝置、行為⋯⋯不設任何制約,靜態或動態間呈現平面、立體、螢屏中天馬行空。彼此樂而不疲的穿插,興高采烈的表述豪邁灑脫的心靈哲理。
三位連大名也改成有趣的外號:黃巨浪、郭中蛙、劉小凳!交叉、互動、互愛、交換,他們以科技、意象、簡約、別緻地增添無限新的契機。

「春日玩」海報標題耳目一新,別具一格,極為吸引。在灣仔藝術中心地面大堂,排隊人們盤曲回旋,急切地等候上15樓的電梯。為一睹藝術家的風采,以及他們從藝的足跡。當前藝事之春,潤雨沐陽詩韻漸濃,萌發文化領域新的契機。使之香港這藝術之都,更為繁華昌盛。筆者有幸共享此春日遊玩。
奇妙的藝術
蛙王原名郭孟浩,是位視覺獨特和風格鮮明的藝術家。設想此君縱身一躍,幻化入田野的交響樂手蛙身,超過半世紀的全靈魂投入,於喧囂中突破藝壇。澤水兩棲的蛙以昆蟲充饑,守護着稻穀農作物。產卵變蝌蚪再成蛙,生生不息,思考生物的進化論,判若人類文明的演進,莫非藝術家在推敲一切生命的真相、人類與生物的關係、世事演變的過程?設想將自己喻為蛙中之王!
大膽的構思奇裝異服之袍,雙層的帽冠和蛙式眼鏡,配上那些穿戴的飾物,琳琅掛接,扮相極度誇張,自我塑造青蛙國度之王。老頑童式的玩世不恭,戲劇性地娛樂周圍的觀眾,若嘩眾取寵中在率領歡騰的人群,通往奇妙的藝術另一扇門道。凡是展覽場所,只要蛙王駕到,現場頃刻轟動,蜂擁的人群顛覆了常規的人文氣氛,感知非一般的人際脈動,體驗香港社會的多元化,以及藝術創作自由發揮的空間。
他的藝術符號是卡通式的簡筆風味,色彩鮮艷奪目,隨意的描繪出神入化,感染之力度使筆者在人潮中擠身其內。

孕育在水田之蛙,擬人化的王者風範,每次亮相藝術展覽大廳,簡直哇聲四起,驚喜若狂如明星登場,歡騰、雀躍、蜂擁……難以詞彙形容。放眼周圍的人,精神全無失常,為什麼忽然變成了熱鬧的嘉年華?難道是偶像效應?此反應證明了蛙王的成功!他的駕到,不是肅靜迴避,也不是被驅趕的噓聲,而是期盼的哇聲!
當代現實中的人,特別是面臨世界窗口的香港人,沒有框架層次,無分陽春白雪與下籬笆人,普羅大眾講究直截了當的平等,能予人如此喜悅實屬不易。表達藝術的方式各抒其法,在互相包容下取人之長,補己所短,顧及周圍的人。他人開心,我亦同樂!不羡慕高人亦無任何偏見,區區願保持童真,快快樂樂地欣賞夕陽中每一道風景。
師從現代水墨大師
蛙王1947年生於廣東,在香港成長,曾就讀美術專科學校。早年師從本港現代水墨大師呂壽琨,從傳承角度而論,此弟子似乎有些逆反,未有循規蹈矩,卻劍走偏鋒。他在對立和平衡中踏上征程。
藝途決非平坦,他把煩惱拋之腦後,擁抱永不言敗的膽色,鍥而不捨地將初心的骨氣,蓄在內心的沉澱,日復一日奮勉不懈尋求突破。
1980至1984年,他赴美國藝術學生聯盟深造,並游藝紐約15年,集東西方哲學及宗教概念,摒棄束縛性的教條程式,勢不可擋的前衛破格,標新立異的蛙式烏托邦。用快速的創作方式,涵蓋繪畫、書法、雕塑、装置,不是時裝潮流的扮相,而是自成一格的行為藝術,打破常規的法則,充滿幽默。

自1967年起,蛙王在全球舉辦超過3000多場藝術活動,是本港第一位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榮獲不少國際獎項。
蛙式的眼鏡下難見尊容,所謂真人不露相,不被注目的雙眼,手中往往有拂塵、一劍、算盤?「任次元,蛙玩臨」,知識、悟性、悖論、即興、意象,源源不絕流水般的作品。他的理念是「時間即藝術,遊戲即藝術」,滄海一聲笑!放浪的豪情中揮舞蛙體的筆觸。舉例看他揮春的「福」字,依然保存一襟東方美學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