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16 2025 20:43:3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以電影啟發人生

數年前有一間小學將學校的活動室更改為微型電影院,能讓一班學生同時觀看一套電影,學生在觀看完畢後要提交報告,就着電影內容或拍攝技巧撰寫。借用電影啟發乎學生思考。

相信現代的成年人都曾經在讀書階段被老師要求看書及提交讀書報告,但很多學生到了21世紀的電子氛圍,已沒有看實體報紙的興趣,只是在不情願下才去看書,究竟大家能否強迫他們看書呢?筆者相信難度是愈來愈高,情況有如電視機的出現,就將收音機邊緣化。

由讀書報告到觀影報告

事實上,電子遊戲已俘虜了很多青少年的心,成為他們最主要的娛樂,令他們每天沉迷其中,每天可以埋頭樂玩數個甚至十數個小時,根本沒有達到放鬆心情、拋開煩惱的功能。

縱使沒有沉迷電子遊戲,他們也可能偏好在網絡世界追看連續劇,以至廢寢忘餐。雖然這些劇集是言之有物,但牽動觀眾追看的情緒,對日常生活也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抗衡沉迷電子遊戲或網絡追劇,不論家長或老師,都適宜鼓勵青少年多看不同主題的電影。

數年前已有一間小學將學校的活動室更改為微型電影院,能讓一班學生同時觀看一套電影,還要求學生在觀看完畢後提交報告,學生們能夠就着電影內容或拍攝技巧撰寫不錯的報告。校長不再要求學生做讀書報告,反而借用電影啟發乎學生思考,提出了增強學生的視像語言是未來需要的知識及技巧。

事實上,電影的發展跨越了一個整個世紀,從最初只是描述日常生活的幾秒無聲電影到現在多不勝數的史詩巨作,在藝術、社會等方面都作出巨大影響。以歐美大片為例,《傲慢與偏見》反映出18世紀末封建保守的英國社會、《歌舞青春》帶觀眾進入美式校園、《沙漠之花》以落後地區保留的傳統宗教陋習探討人權問題。

刺激創造力、體驗不同文化

香港近年的電影再次掀起大家入場觀看,更有不同團體包場觀看,如《破.地獄》、《爸爸》、《虎毒不》等的電影。電影最直接反映當時社會的情境,不論是劇情、畫面、主題曲或對白,對觀眾來說都產生很重大的啟發。

再者,電影就能刺激大家的創意或想像能力,大家亦能像《回到過去》一樣穿越時空、進入無法在現實中《可可夜總會》的卡通世界和米高一同冒險、與《侏羅紀》的恐龍互動、生存在《阿凡達》的世界吧!

電影還能夠帶給觀眾體驗不同地區文化、了解當代社會特質的好處。當提及港產片,相信有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起80至90年代香港電影那輝煌的全盛時期,觀眾可從中觀看到電影裏的布景、建築、角色的言行舉止和服裝,知道當代社會與現今之不同。

減壓、社交功能兼備

看電影也可以是大眾減壓的活動。無論是小朋友、還是老年人都可以拋開煩惱,靜靜地坐在螢幕前用一兩個小時專心觀看一套電影,讓身心都放鬆下來。曾有個案在新冠疫情嚴重時,電影院被勒令關閉,他感到非常痛苦,說在唯一可以在黑暗中又無人認識的環境下,痛哭的機會也沒有了。

看電影可以說是人際社交的活動,當你想與朋友拉近距離時,一起看電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觀看電影的前後,大家可以先討論對電影的想法、互相交換意見、增加彼此間的話題和價值觀的互動,還能促進友誼。假如你想認識新朋友,就不妨到電影分享會,接觸不同身份、地位人士的看法,了解他人觀點的同時,亦更容易結織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筆者經常鼓勵從事輔導工作的朋友,必須定期觀看電影,因為可以在短時間之內理解一些生命故事,如《長安三萬里》、《孔子》、《阿甘二傳》、《媽媽的神奇小子》、《五個小孩的校長》等,都能使大家產生正能量。總括而言,建立觀看電影的興趣及習慣,對我們的日常社交及心理健康都有莫大的裨益!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