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職場的成功秘訣,許多人也許還會像迷信古老英式「長傳急攻」的教練,只懂高喊「向前!衝刺!」但真正的戰術大師如曼城的哥迪奧拿(P Guardiola)知道:橫傳調度、迂迴滲透,往往才是破局關鍵。
橫移是假動作、真殺着
單調刻板的公務,如90分鐘的防守反擊,令人昏昏欲睡。正如前英格蘭隊長朗尼(W Rooney)喊道:「若你只會站樁等球,不如去當門柱。」荷蘭有大學研究發現,人們寧可電擊自己也不願忍受無聊,這像極了球迷看摩連奴(J Mourinho)擺大巴戰術時的絕望,寧願捶打自己也不願意面對沉悶的場面。橫向移動,便是你的「過人假動作」:「左腳仔」科頓(P Foden)從邊鋒改踢中場,激活全能屬性;你在公司轉換部門或參與新專案,同樣能甩開職場的倦怠。
英格蘭新星比寧咸(J Bellingham)為何身價破億?他能搶斷、組織、射門,是職場版「Box-to-Box中場」,或曰「通天老倌」。研究顯示,橫向移動者後期晉升率更高,因企業高層如教練團,偏愛「瑞士軍刀型」人才。
意帥安察洛堤(C Ancelotti)執教秘訣是讓天才做自己:他在皇馬放任維尼斯(Vinicius Jr)左路狂飆,也任由德國人克羅斯(T Kroos)中場慢條斯理地織網。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指出,優秀主管推動橫向流動,如同戰術輪換,既避免主力倦勤,又挖掘替補潛力。反之,爛主管像擺出5-4-1鐵桶陣,把人才釘死在單一位置,最後只剩一記「解圍大腳」。
MIT該研究指出:提供橫向機會的企業,留才效果是加薪的2.5倍。這道理曼聯傳奇領隊費格遜(A Ferguson)早懂:「92班」青年軍橫跨多位置,為曼聯稱霸20年。
職場如球場 成功不必直線衝刺
足球史上兩大革命家──告魯夫(J Cruyff)的「全能足球」與碧根包華(Fr Beckenbauer)的「自由人」,皆打破位置僵化。職場同理:Google工程師轉產品經理、行銷人跨界學數據分析,正如利物浦前鋒費明奴(R Firmino)後撤策應,創造空間。別被「前鋒」、「後衛」的頭銜困住,學利物浦的「金屬三中場」,讓職涯流動如行雲流水。
下次有人問你「最近升職了嗎?」可學哥迪奧拿挑眉反問:「你看過迪布尼(K De Bruyne)的斜線傳球嗎?」那記劃過對角線的助攻,可比直衝直撞優雅多了。
最後補時階段:瑞典長人中鋒伊巴謙莫域(Z Ibrahimović)說過:「我從不練習假動作,因為我的真動作已夠假。」職涯何嘗不是?與其糾結「上·晉升」,有時可讓橫移成為你的殺手鐧。
「職場見聞錄」之三(受上周CFAHK的講座嘉賓關金星女士的啟發)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