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1:14:1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神話再現──談《哪吒之魔童鬧海》

哪吒在成長反叛期出現的迷惘、對自我價值的摸索及質疑、對被愛的渴求及隱藏,不就是現時青少年心態的寫照嗎?形象憊懶、愛理不理的躺平態度,說穿了,不過是偽裝,是自我保護吧。

五年磨一劍的《哪吒》系列電影以石破天驚之勢,敲響蛇年大年初一的第一聲鑼鼓,一句「給我破……」,不單打破內地電影票房,至執筆的今天,腳踏風火輪的哪吒,已躍升為耀眼新星,登上國際舞台。票房勢如破竹,直逼多部中外馳名的經典電影及動畫,成績之亮眼,實在叫人咋舌。

意外驚喜

前後觀影兩次,第一次在農曆年間於深圳IMAX影院觀看,看的是3D版。沒看過《哪吒之魔童降世》,入場沒特別期待,卻有意外驚喜。炫目於動畫製作之精巧、色彩之迷人,故事情節在神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人物設計立體生動。多個大場面,上天、下海,遨遊、苦戰、惡鬥,氣勢磅礡,攝人心神,動魄驚心之處,竟忘了這是個動畫。全場笑聲不絕,難怪佔據了賀歲片的檔期。

第二次是近日跟學校師生、家長包場觀看的2D版。是次集中看劇情──成長試煉、價值求索,父母愛、師友情,正與邪、是與非、對與錯、黑與白,情節豐富,細節及小心思特別多,足見製作人之用心。主角哪吒從神話來,卻擺脫了傳統的羈絆,從造型到言行,灌注了創新元素,而難得的是所謂的新,既保有傳統文化,又能回應時代,是以能引起共鳴共感。

青少年的寫照

哪吒在成長反叛期出現的迷惘、對自我價值的摸索及質疑、對被愛的渴求及隱藏,不就是現時青少年心態的寫照嗎?形象憊懶、愛理不理的躺平態度,說穿了,不過是偽裝,是自我保護吧。至經歷試煉,破惘成長,展現年輕人敢創敢拼的的特質,哪怕是焦頭爛額、粉身碎骨,仍是勇字當頭,去闖去試,豪氣干雲,看得痛快!

此外,哪吒母親殷夫人自我犧牲一幕,也震撼人心。在生命逐漸消亡的瞬間,母親以生命僅餘的力量緊緊抱着兒子,縱然他滿身是刺,是魔丸也好,為世人唾棄也罷,在母親眼內心裏,他不是什麼怪物,而只純粹是她可愛的、心心念念的兒子。一幕幕昔日親子相處的日常閃現,特別是當日哪吒隨師求仙,恐為人訕笑而拒絕母親臨別擁抱,至今日垂死一抱,卻成永訣…....頓時,座位前後,大小朋友,啜泣聲處處。

突破自身潛能

觀影後看了導演「餃子」的訪問及幕後製作花絮,發現戲外同樣精彩。餃子本身的故事就是個傳奇──棄醫從文,人生大逆轉;閉關搞創作,被說成「啃老」;說自己是個內向的人,滿腦子卻又有如斯澎湃豐富的創作意念、出格想法…..有趣的是,戲裏戲外有着不少呼應──殷夫人對哪吒的愛,寄託餃子母親對其無限信任;所有人都說餃子要求高,三年可成的電影,拍了五年才收貨,都說為何不留一條後路?餃子的回應是人的潛力是迫出來的,他說自己中學參加軍訓,判斷自己做20個俯卧撐已是極限,長官卻說相信他起碼可做30個,於是他做了30個,長官再說加5個……最後他做了50個。他相信人在逼迫之下,可以突破自身潛能,他自己如此,哪吒如此,他的團隊、製作也如是。

戲裏,人間、龍族、海怪海妖,放下偏見,眾志成城,團結力量,助哪吒破鼎;戲外,一部驚世駭俗的動畫製作,集全國各省巿130多家動畫製作公司,歷時五載,分工合作,精益求精而成。用導演的話是行業人員純粹地想完成一部呈獻給觀眾的中國動畫精品,而參與的行業精英都說,這是一個特大的項目,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像是參加奧運會,或是武林大會,大家都想來,都想貢獻一分力量……熱血熱忱,戲裏戲外,如出一轍。

不常看動畫,然《哪吒》從第一部到第二部,除了看到製作團隊的用心外,還見到技術進步的神速,人物、情節、動畫、聲演、配樂……都擔當得起劃時代傑作的美名。感謝團隊再現神話、創造神話。在期待《哪吒》第三部的檔兒,我開始翻開許仲琳《封神演義》了。

陳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