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社會在本質上是不道德的。
The capitalist system is unethical.──奈特(Frank Knight),1982年諾貝爾奬經濟學得主佐治史德拉(George Stigler)引述
筆者今回續談凱恩斯提出的「動物精神」(anumal spirits)概念,以及這個概念對經濟發展的重要。
經濟學界的巨擘
198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佐治史德拉曾寫道,他的老師奈特說了以上一段話。嚴格來說,這句子是否來自奈特不無爭議,因為在公開發表的文獻中,奈特應沒這樣說過。假若是真的,其前文後理不可忽視,因為抽空語境的句子多數有一定的誤導成分,而且,史德拉憶述的還有更激的下半句,就是「只會引致財富集中和社會收入不平等不斷加劇」(a cumulative growth in wealth concentration and social inequality)。驟眼聽來這段話有點武斷,不過想深一層其實無傷大雅。誠如凱恩斯所說,「言語應該帶點狂性,因為它們是對不加思索的人的攻擊」(Words ought to be a little wild, for they are the assault of thoughts on the unthinking)。
奈特是經濟學界的巨擘,雖然他的著作不多,但廣被視為芝加哥經濟學派的開山元老,得到諾貝爾經濟學奬的門生不計其數,史德拉只是其中之一。史德拉引述以上一段說話,以此引證奈特不是那種很講究邏輯推理、但很具啟發力的思想風格,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他門下有這麼多的學生獲得諾貝爾奬應該並非偶然,而且據聞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高斯的〈公司的本質〉和〈公損問題〉這兩篇劃時代的文章,創作靈感便是沿自他年輕時路經芝加哥大學,旁聽過奈特的講學而受到啟發。
奈特:資本家利潤跟道德無關
儘管公開文獻中未有記載奈特曾這樣說,但他很有可能曾在日常討論中這樣說過。儘管他所處的年代對市場有點狂熱的崇拜,但一直以來奈特對於市場制度都是持謹慎和保留能度的。他在文章中曾說過,在競爭的環境下,財富很多時都是來自幸運、取代他人,以及資本實力,可以說是不用理會道德上的考慮,亦因此可以說跟道德無關。
不過,儘管奈特一直對市場制度和利潤的道德含量有所保留,但從維護資本家取得利潤的合理性角度看,奈特可能是鼻祖,甚或仍然是全行第一。在一篇1921年發表、名為「風險、不明朗和利潤」(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的文章中, 奈特指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常牽涉很多不明朗因素,而有關風險是無從分析和不能透過保險或其他方法轉嫁給他人,而資本家就是承擔了有關風險,如果沒有人願意承擔,經濟發展和突破根本無從說起。因此讓資本家取得利潤是合情合理的。
深圳的主要成功因素
由此引伸,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足夠的資本家,承擔起足夠的風險,將經濟推上另一台階?或者因為有關問題難以量化、數學化,因此經濟學界相關文獻甚少,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的〈一個有關就業利息和貨幣的通論〉(A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裏提到「動物精神」這個概念,可能是最早提到有關問題的文章,以及凱恩斯對經濟理論其中一個最大和原創性的貢獻。
更重要的是,這個概念會否就是過去30多年,深圳的經濟表現跟東歐諸國大相逕庭的重要原因?是的,要燃點起市場的動物精神,是需要有足夠數量的資本家和企業家,對未來有足夠樂觀的合理預期,而有關的預期是有「自我實現」(self-fulfilling)的傾向。
深圳以往曾出現足夠數量的人,深信在努力下可以有更好的未來,會否就是主要的成功因素?而缺乏足夠的動物精神,會否就是香港經濟目前面對的困境根源?筆者會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