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批評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不是從貿易經濟的效果,便是從政治關係影響來看。因而從這樣的角度看,他的關稅戰略是錯誤,得不償失。可是,特朗普真的只從傳統的經濟貿易、政治關係的習慣或通行理論來思維嗎?
實現消減財赤諾言
特朗普的全球對等關稅,差不多所有國家都逃避不了。它的基數是美國的進口。2024年美國進口3.3萬億美元,若以20%的平均稅率便是6000至7000億美元的稅款,可抵銷當年貿赤1.2萬億美元的一半。貿赤是企業對外的支付,稅款是美國政府的收入,特朗普關心的是這6000至7000億美元政府收入,不是抵銷貿赤的作用。美國今年政府赤字預算為1.9萬億美元,有這筆新增稅款補充,政府財赤壓力便減了不少。特朗普政府可將之視作其重要政績,政府財政支出也大為鬆動,有助他與馬斯克消減美國政府財赤的政治諾言之實現。
用高關稅來打擊貿赤,在去工業化已久的美國,最大的影響是進口成本上升。本土的再工業化未必可以在短期內推行,重建工業是一個漫長過程,不是投資設廠便可成功,而是要同時在本土建立起愈來愈複雜的生產供應鏈。即使在友好國家擴建供應鏈,仍然有一個較長的建成投產過程。特朗普可以用政治加關稅威脅,迫使外國到美國設廠,他可能關心的是有多少資金被迫投入美國的再工業化,可不管這些投資會否日後產生經濟效果。因為,一來錢已經流入美國了;二來投資美國便是不在美國以外投資,帶有零和遊戲的作用,符合特朗普破壞外國生產、破壞外國競爭的政治目的;三來單是到美投資便是特朗普的重大宣傳勝利。在民主選舉體制裏,重要的是當下短期的作用,特朗普的選民哪會理會八年、十年以後的中長期有否效益。
逐級逐步吞併他國
特朗普的高關稅戰略亦同時是政治談判籌碼。一是強迫弱勢國家接受他的政治要求,從而可減低關稅;二是用高關稅可分出親美與不親美不同等級的國家,依等級次序美國施壓對付。這不是冷戰式的分割世界,而是利用美國現有的霸權資源,逐級逐步吞併其他國家。或許有一點南韓《魷魚遊戲》的色彩,為了分享美國夢要跟從美國,結果在美國把持的競爭下失敗致死,死者的所有變成其他人爭奪的美國夢組成資源之一。
這不是你虞我詐的經貿談判,而是政治敲詐的陰謀。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