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和東盟地緣相近、人文相通,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彼此可望進一步開拓區域合作新平台。在此形勢下,香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亦愈發關鍵,未來香港、大灣區和東盟可望進一步強強聯手,攜手開拓新一輪合作機遇。
林建岳:香港是深化區域經貿合作的超級樞紐
隨着香港已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強調,貿發局正以創新外展活動、深耕東盟市場、應對地緣挑戰,並促成三贏合作,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經貿樞紐的核心地位。
全球網絡布局 從東盟到中東
即將於旅發局履新,唯新舊崗位都是面向世界的林建岳透露,貿發局透過全球50多個辦事處網絡,持續推動「帶出去」與「引進來」並行的策略。他指出,2022年以來,貿發局組織的代表團,在香港行政長官的率領下,密集訪問泰國、沙特阿拉伯、越南等國,簽署逾百份合作備忘錄,涵蓋金融、科技、文化等領域。除此,貿發局亦組織不同外訪活動,例如:2024年10月與深圳合作的法國科技園區考察,促成歐洲與大灣區在智慧城市技術上的對接;同年8月的哈薩克斯坦物流代表團,則協助香港企業開拓中亞物流樞紐商機。
他指出,貿發局也在全球各地不同的主要商業中心舉辦海外旗艦推廣活動,並會夥拍「香港隊」(HK Inc.)的其他成員,組織近100名商界領袖的商貿考察團,向全球展示香港專業服務的優勢,以及例如創新科技等香港新興產業的發展。他們過去已在15個城市,包括雅加達、巴黎等成功舉辦「成就機遇.首選香港」活動,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商貿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國際平台的角色。

應對地緣挑戰 提供創新支援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與關稅風險,林建岳以數據說明香港的應變能力。儘管2017至2024年對美出口下降10%,但同期整體出口增長17%,東盟與中東市場貢獻近40%增幅。這得益於企業將生產環節分散至東南亞,並借助RCEP關稅優化擴大區域貿易。
林建岳指,貿發局同步推出多項支援計劃,例如:GoGBA一站式平台提供大灣區市場准入諮詢;T-Box升級計劃協助中小企業對接跨境電商與ESG標準;而「創業快綫」則孵化科技初創進軍國際市場。「大灣區擁有8600萬人口,而香港正是大灣區龐大市場的理想切入點,我們相信投資者將繼續對香港的營商優勢抱有信心。」林建岳強調。
東盟機遇 — 綠色經濟與人民幣國際化
「東盟既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亦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其創科、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增長,正與香港優勢高度契合。」林建岳強調,該局透過40多個國際展覽、會議及考察團,持續推廣香港作為金融、航運中心和創科樞紐的角色,並深化與RCEP地區的聯繫。
他以印尼遷都計劃為例,指貿發局自2019年起透過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推動合作:「2020年我們舉辦圓桌會議,促成印尼政府與中港企業探討基建及再生能源項目。2022年G20峰會期間,更向印尼官方解說如何利用香港專業服務實現智慧城市目標。」至於印尼雅加達舉行的「成就機遇.首選香港」,是貿發局於今年舉辦的首個海外推廣活動。林建岳指,會上印尼企業認同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能助其接通大灣區及國際市場。他特別提到人民幣專題分論壇,與會者探討如何透過香港金融平台推動人民幣結算,把握兩國合作機遇。
超級聯繫人的未來使命
在區域競合與地緣變局中,香港的價值不僅在於傳統的轉口貿易,更在於其作為「系統整合者」的能力──透過專業服務、金融創新與政策協調,將內地製造實力、東盟增長潛力與國際資本無縫連結。林建岳說,貿發局的全球外展、數據化支援為香港未來的樞紐經濟創造條件。他期望,隨着RCEP深化與一帶一路項目落地,香港的超級增值人角色將在亞洲經濟版圖中持續發光發熱。

蔡冠深:落實中央要求 深化與東盟合作交往
近年本港商界致力促進市場多元化發展,其中強化與大灣區合作、開拓新興的東盟市場,已成為業界最大焦點。本會會長、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認為,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港澳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香港工商界要認真領會貫徹落實。尤其是香港、大灣區及東盟各具獨特優勢,進一步促進三者的互動聯繫,有利推動區域合作邁向共贏、多贏。
與灣區攜手探東盟商機
他指出:東盟地區正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尤其大力投資於基礎建設、數字經濟、綠色轉型等領域。以東盟最大經濟體的印尼來說,當地政府銳意推進經濟加速發展、大力投資基建。蔡冠深認為,香港的全鏈條、多元化的融資市場可於上述領域大展拳腳。如印尼企業來港上市可同時接觸內地和國際資金,而不少內地和海外的實業家和投資者也能通過香港投資印尼,印尼亦可通過在本港發行債券、組成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為基建項目籌資。此外,近年香港在人工智能、綠色科技等領域取得不俗成果,一些創新技術相繼打進海外市場,對有意拓展創科產業的印尼而言,香港亦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柬埔寨是另一個東盟的新興投資目的地,當地相當鼓勵外商前往投資,並提供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對國際資金、營商管理、專業服務的需求殷切,蔡冠深表示,香港的專業服務非常熟悉國際法津和投資制度,正可與柬埔寨「強強聯合」,共尋商機。他續指,柬埔寨正積極開拓再生能源、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運輸物流的發展,而大灣區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物流等新技術的開發具有優勢,本會亦分別與柬埔寨商務部及工業、科學、技術與創新部簽署合作備忘,加強彼此在創新科技、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夥伴合作,進一步促進香港、大灣區與東盟之間的商貿交流和投資。
在東盟成員國之中,越南的經濟及基建相對成熟,建有不少具規模的工業園區,並正朝向高增值產業發展,對環保要求不斷提升,對綠色金融、綠色債券的需求殷切。蔡冠深認為,本港以至大灣區的上下游企業均可攜手投資當地,拓展不同領域的合作機遇。「香港應善用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的優勢,推動港商與越南企業加強合作。其中創科產業尤其值得關注,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百強大學,基礎研究能力雄厚,大灣區則擁有不少具實力的科企,料可與越南的同業共同協作,走向世界。」

開拓投資東盟的藍海
回顧過去數十年,香港企業在東盟國家主要投資於設廠。蔡冠深建議,港商可將投資擴展至東盟的消費市場、房地產、旅遊業等,開拓業務的藍海。另一方面,現時東盟企業一般視香港為重要的海外上市地點,他認為香港可憑藉以上特質,結合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與東盟建立數字經濟產業園,形成區域數位經濟與貿易規則新體系。
作為「內聯外通」的橋樑,蔡冠深強調,中總將繼續積極向東盟夥伴推介香港和大灣區商機,協助香港工商界全方位參與大灣區和東盟等區域合作發展。「我深切盼望香港能儘早加入RCEP,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區域經濟關係中的地位,提升香港的中介功能,相信對促進大灣區和東盟之間的經貿與投資往來可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他強調,本會也將繼續助力香港工商界全方位參與大灣區和東盟等區域合作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區域經貿關係中的地位,提升香港的國際化功能。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月刊《商薈》3月號,本社獲商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