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20:13:0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師專業操守違規數字持續飆升 如何遏止歪風

要短時間收阻嚇之效,遏止師德敗壞歪風,筆者認為政府可從制度強化、教育預防和社會監察三個方向思考。

記得筆者曾於去年9月以〈也談師德──師道及以身作則之說或已成為空談?〉為題,綜合分析2023年的學界專業操守違規數字,並指出全年所有被取消註冊的教師人數已達47人,比2022年多出兩倍。從而提出香港必須重整及重塑師德師風。

違規數字持續上升

可惜今年的違規數字更令人擔心,而且還有持續飆升的趨勢。教育局月前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上,答覆議員就維護教師專業操守的查詢,除匯報局方在過去一年的各項預防、發展等應對措施外,也列舉了最新檢控及懲處數字。綜觀2024年,違反教師專業操守個案高達304宗,較2023年再多出77%。被取消註冊的個案由2023年的47宗升至該年的71宗,增幅達51%;當中59宗屬違法個案,如干犯盜竊、虐兒、詐騙等罪行;另12宗屬專業失德個案,其中8宗更涉及與學生有超越師生關係的交往、4宗則屬與學生有不恰當的身體接觸、在校內觀看或下載色情資訊等,全被註銷教師資格。

為什麼在教育局於2022年12月鄭重宣布推出《教師專業操守指引》,並加強職前和在職教師培訓,同時要求全港學校透過不同途徑(例如教師手冊及教職員會議)定期向教師清楚說明校方對其工作表現的期望及傳閱《指引》,提醒他們須秉持專業操守,以及違反專業操守的嚴重後果之後,2024年仍有300多名教師發生違規失德事件,當中71人被取消註冊外,還有149人被書面警告、38人遭譴責,情況異常嚴重,值得業界關注!

內控勝於外控

所以筆者針對香港教師專業操守問題,曾不止一次質問,我們可以如何杜絕或遏止教師有上述的違規行為出現?外控與內控、嚴懲相對教育,甚或以預防去誘發教師的內驅力去改變行為,可行嗎?哪一個策略最為有效?要重塑師德師風,用懲處、警告、譴責,甚至用取消註冊等辦法作外控,被懲處的人就會改過遷善,而其他有類似但較輕微違規行為的教師就會乖乖就範、循規蹈矩?

筆者認為要改善今天現況,必須要從強化教師的專業倫理意識,並要活出專業精神入手。教師必須時常「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作學生的楷模。作為專業教師,內控一定勝於外控。做預防、用教育手法去薰陶新一代教師,永遠勝過以懲處、監察方式去箝制他們就範。

我們深信,所有教師都有一顆良善的教育初心,因為教育家和優秀教師,都很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他們具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

三個方向

當然,要短時間收取阻嚇之效,同時可減少甚至杜絕教師違規行為,遏止師德敗壞歪風,特別是要制止某些歪心教師有性侵學生企圖的出現,筆者認為政府可從制度強化、教育預防和社會監察三個方向思考。因為此方案的設計,乃結合阻嚇性懲處與預防性教育,須教育局、學校管理層及家長三方協力,方能有效重建公眾對教育專業的信任。

制度強化是指可從提高法律效果開始,例如將性侵犯及與學生發展不當關係列為《教師註冊條例》中的強制取消註冊行為,並通報警方刑事調查。同時可參考英國Teaching Regulation Agency做法,建立公開除名教師資料庫,供公眾查閱。另一方面,宜加速調查流程和強化入職審查,讓有犯事紀錄的違規者無所遁形。

教育預防就是按專業倫理和活出教師專業精神的原則辦事,為的是要為學生建立一道安全防護網。例如:指定所有新入職及經驗教師都需要接受強制倫理培訓,另為讓學生有求助渠道,指定某些學生信任的支援教師擔任學生聯絡人;至於設立家長參與監督通報機制,目的是以家校合作模式,強化家長、教師、學生之間的協作關係。

社會協作,乃是凝聚社會力量,包括教育團體、傳媒、大學及非政府組織中人,在公眾監察之外,更透過大學研究推廣師德的課題,廣泛宣傳尊師重道之風;與電視台合作製作短劇,呈現不當師生關係的法律後果,說好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故事。另多辦不同社區、學校、家庭協作活動,播種欣賞、感恩的種子,建立和諧、關愛社區關係,大力推動教師專業精神,弘揚師德師風。

教育改革長路漫漫,唯願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具高道德標準和擁有宏大教育抱負的未來教育家,加入我們教師的行列,一起自我管理,堅守教師專業倫理,以專業內驅力和自控去維繫師德師風。

鄒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