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6:25:0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金銀貨幣功能顯現成勢

近年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活動為價格上漲提供了重要支持。根據最新報告,黃金在全球央行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已從去年第二季度的15%,上升至第三季度的21%。

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戰引發不確定性,市場憂慮美國可能陷入經濟衰退,加上外部地緣政治局勢不穩,令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帶動近期金價屢創新高,並升穿每盎司3020美元大關。黃金雖然不提供利息收入,卻依然受到投資者青睞,是市場公認的避險工具。同屬貴金屬的白銀現價相對較為落後,銀價有被過分低估的潛力,有力急起直追。

金本位制度的自然約束

投資者喜歡選擇購買黃金,主要原因是黃金屬於具有保值功能的貴金屬,當經濟與政治動盪時,可以用於避險。黃金也有防止貨幣貶值的特性,民眾也會選擇把身上的資金換成黃金,用來抵抗通脹。於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更盛行金本位的制度,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含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比值──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度得到許多奧地利經濟學者如米塞斯、海耶克等支持,他們認為,沒有金本位這個自然約束,銀行更容易肆意擴大信用,就像沒有人看管的自助餐,最終讓人覺得「有得吃但怕賠本」。

至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美元與黃金價格脫鈎,國際金本位制的時代終結,世界貨幣政策從此採用浮動匯率制度。不過,到目前為止,黃金至今依然被視為一種「準貨幣」,獲國際所接受,黃金儲備在各國財政儲備中均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出於對本國匯率的保障,另一方面則是據此避免由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最終導致經濟周期性的崩盤。

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戰引發不確定性,令市場避險情緒升溫。(Shutterstock)
 

央行黃金需求持續增強

近年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活動也為價格上漲提供了重要支持。根據最新報告,黃金在全球央行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已從去年第二季度的15%上升至第三季度的21%。這一變化顯示出央行對黃金的需求持續增強,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時期。許多國家在黃金價格上升的同時,仍然積極增持,這與二戰結束後黃金佔比高達70%的歷史高點相比,仍有顯著上升空間。原本去年7月停止黃金買盤的內地,已連續第四個月增加黃金儲備,尤其今年1月更加大買進力度,推升黃金價格上漲。

至於被視為黃金影子的白銀,在去年4月突破關鍵阻力位後,同年10月衝高至34.9美元,累漲39%,遠超同期黃金22.6%的升幅。然而,隨着金價屢創新高,白銀卻一直在約33美元附近橫行,與2011年4月的歷史高位49.8美元仍有段差距,白銀價格明顯被過分低估。傳統上黃金與白銀有相連性,白銀現價未能反映實際價值,投資者不妨考慮追趕落後。

若選擇黃金、白銀作為投資工具,不妨考慮購買實貨。話說交易商在英國央行黃金的報價,較倫敦現貨金價格低逾5美元。出現這罕見的現象,主要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目前發動的關稅貿易戰並未針對貴金屬,但交易商擔心貴金屬將來可能被納入全面關稅戰,因此世界各地的交易商正急於趕在美國可能加徵關稅前,把黃金運往美國以獲取溢價。雖然英倫銀行員工已經加快工作,但仍未能跟上交易商的節奏,導致排隊提取黃金的人龍愈來愈長,輪候提取黃金的時間已經排到數周後。這也是特朗普上場後的另一種投資要訣。

何民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