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對長和計劃出售全球港口的關注持續升溫。《彭博》引述消息人士稱,雖然引來中國政府的不滿,但長和仍然繼續推動包括巴拿馬港口業務的交易,各方現正處理稅務、會計、其他交易條款,爭取原定計劃在4月2日前簽訂協議。
據長和3月4日發布公告,由美資基金貝萊德和意大利航運巨頭Aponte家族的TiL組成的財團,擁有145日獨家磋商期。據彭博報道,因應有關獨家磋商安排,中資財團難以中途入局。
長和擬出售其於和記港口集團全部八成權益,涉及資產包括23個國家內43個港口、共199個泊位,當中最受關注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收回」的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泊位。長和指出,今次交易出售資產不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港口項目,公司預計交易所得款項超過190億美元。
大公連日發文狙擊 官媒沒加入戰團
這宗交易受到《大公報》連續多日發文狙擊,批評文章並且獲港澳辦和中聯辦網站先後轉載,《大公報》指摘有關交易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要求長和停止出售港口交易,但該報最新一批的文章已沒再被官方轉載,內地官媒近日亦沒有加入批評交易的行列,似乎是為輿論降溫。
中方由猛烈批評轉為提醒長和,在出售港口交易上需要顧及國家利益,特別是一帶一路的戰略考慮,而且對美資基金公司貝萊德的看法亦較前溫和,中方立場出現調整,相信與國務院屬下機構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有關。

李強:續擴開放合作 助外企融入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論壇發表主題演講稱,中國將堅持推進開放合作,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幫助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市場;將實施更積極的宏觀政策,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以達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
有趣的是,長和創辦人李嘉誠次子、盈科拓展集團創辦人李澤楷也出席該論壇,並與總理李強等出席嘉賓大合照,反映中國政府冀向外資營造友好氛圍。
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表示,長和在出售港口的交易上,由始至終都強調屬商業決定,目前大家關注點集中在長和,但他認為應該將焦點放在貝萊德身上,這家美資基金公司投資遍及全球,以往一些操作多少有協助美國政府,或者在投資方面向美國政府提供諮詢的操作,但這不代表貝萊德就是美國政府。
貝萊德不代表美國政府
趙雨樂提到,長和在全球布局涉及不少港口資產,若然能夠在出售港口交易上與中方取得一些共識,例如未來再售港口時,避免售予美資公司,或者多考慮中方的利益,避免彼此誤會。中國本土市場規模大,出口至歐洲或其他國家的貨量規模亦不少,對港口服務需求亦非常殷切,所以中國政府希望交易不會損害中方的利益,他相信若長和釋出善意,中方便無需太過擔心。
他表示,北京主辦中國發展高峰論壇,而總理李強及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同場,在論壇上,李強提到中國希望引入外資,加強發展,像貝萊德這類跨國公司清楚他們的角色及貢獻,貝萊德絕對需要中國市場,亦希望發揮純粹商業操作的角色。
事實上,貝萊德參股中國很多民企,若將貝萊德納入「不受歡迎名單」是不切實際的舉措,很難要求這些公司跟貝萊德劃清界線。站在中國政府的立場,它有需要與商界保持良好關係,但也冀望長和今後再售港口和貝萊德投資中國時,都要充份考慮中國政府的利益和感受,有了這個前提,他相信往後的矛盾會收窄,除非美國政府蓄意要求貝萊德承擔所有責任,否則類似巴拿馬運河操作的問題應該可以緩解。

國務院頒布《反外國制裁法》
從官方沒發聲批評交易,他相信貝萊德與中方似乎已取得共識,今後它出售包括歐洲在內的港口時,將會考慮中方在一帶一路的利益,甚至可能協助導引中方資金進入歐洲、中東、東盟等地,在這些地區市場都可以見到貝萊德的身影,因此中方與貝萊德建立良好關係,較與它站在對立面來得更加實際。
國務院於周日主辦國家發展高峰論壇後,總理李強翌日即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實施中國《反外國制裁法》規定,並即時實施,內容強調「完善反制措施」及「強化措施執行」,且明定中方對反制裁對象查封或凍結的財產,包括現金、股票、知識產權等。
趙雨樂指出,「走出去」的商業考慮對國家發展是非常重要,在涉及國家安全的範疇上,它需要立法規管,強調國家安全是雙面刃,因它同時挑戰另一國家的司法管轄範疇。雖然境外糾紛多涉及商業元素,但如果美國政府高度介入,中國當然要據理力爭,推出這些國家安全的法例,是希望避免未來的衝突,同時向全球商家發出信息,只要是真誠地站在中國利益的角度來營商,中國政府絕對歡迎,亦希望各國接納中國的商業資本。
中美博弈下 冀外資仍然湧入中國
以往中國政府為外資進入市場設下界線,相信這比例通常不超過50%,若然中國發展勢態愈來愈好,自信心愈益壯大,外資參與內地市場的持份比例有可能獲得提升。趙雨樂預期,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外資仍然湧入中國市場的話,便可反映開放政策的成功,中國政府最擔心的是當美國政府向企業施壓,外資會否對中國市場卻步。如果外國企業與中國合作,便會涉及國家安全,對此中國當然有相應手段反制,但中國不會如美方般霸道,要絕對控制巴拿馬運河,中方只希望儘可能有中國的資本參與,但不要求百分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