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選科大?找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Emily Nason)來解答這個問題最好不過,首先,她是科大商學院畢業生,負笈美國加州大學深造人力資源與機構行為學後,2005年回巢在商學院任教,直到2020年轉職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為母校吸納國際人才,並幫助他們在科大找到自己的志向。
科大開創前沿研究先河
Emily說早期與科大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1937─2025)聊天,「校長當時說科大的使命,是要在香港成立一所有國際研究視野及水平的國際級大學。」這個獨到觀點至今仍銘刻在她腦海中。
Emily強調:「研究型大學的本色是不只是傳統地教授知識,更着重師生一起研究、為社會及世界上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創造知識。」上世紀80年代,吳家瑋教授風塵僕僕的在美國穿州過省搶人才回港創校的經典傳奇,流傳至今。Emily相信校長的夢已實現,科大改寫了香港高等教育界着重研究的風氣,集體提升了大學國際排名及環球學術地位。
根據2023至2024的數據,科大成功獲得11.2億港元資助開展共1,703個研究項目。美國史丹福大學統計顯示,科大有158位學者入選全球前2%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名單。

創業氛圍強 大疆無人不識
科大的創業氣氛濃厚,Emily指同學們可以透過「Major + X」課程架構,例如在本科營銷學或物理學以外,額外獲得一個「延伸主修」的選擇,例如新興熱門主題如人工智能(AI)或者數碼媒體及創意藝術,提前拓闊視野,修正自己未來的追求。
自2011年起,已有超過1萬隊人馬參加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4年科大舉行獨角獸日,「大晒冷」展出逾百初創企業及發明,雖說十個創業九個失敗,但科大至今仍錄得1,815間保持活躍的初創公司,其中16間已經成功退場(上市集資或被投資者收購);10間發展成獨角獸企業,市場估值逾 10 億美元規模。
其中DJI大彊無人機一直是科大初創傳奇,創始人汪滔在科大輟學後,06年在深圳一間不足200平方呎的民房內創業,但他曾親口說過,如果沒有赴港求學的經歷,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方面的精力可說類似科技巨頭喬布斯與朱克柏格。汪滔憑藉平、靚、正的產品線及定價,大疆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佔份額七成以上,在美國也無人不識。

聯通世界及大灣區
新學年(2025/26)科大將推出5個新課程,分別是:理學院旗下的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主打醫療相關研究)、科學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學生後期可主攻應用生物科學、環境科學、資訊科學、分子科學或化學資訊學等領域);以及工學院旗下的工程學延伸主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和能源及環境工程學(化學及生物工程系)。
科大在2024/25學年,聯同廣州科大推出「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透過科目共享以及學分互換互認,實現兩校資源互動、優勢互補,連通大灣區。
Emily說大學跨校園、跨學科及雙學位等已經成為環球趨勢,科大也很鼓勵學生赴境外及海外交流,「科大非常國際化,全球有超過300家夥伴及研究機構。截至2023年10月,科大在讀非本地生共來自全球77個國家及地區,不少來自一帶一路國家。港生和非本地生都可以申請海外交流。」
環球文化祭 盡展各國風情
科大理學院於25、26日舉辦「環球文化祭」,雲集科大105位來自17個國家及地區同學的創意和熱情。在香港70至80年代的城寨士多的布景下,展出36個特色攤位,促進國際生的文化交流。其中香港的麻雀文化、香港茶餐廳供應的咖央多士也在展出之列,不過咖央多是來自馬來西亞的。
而大多數香港人比較陌生的烏茲別克斯坦,日常飲食中有大量麵包和麵條,會每天喝綠茶,也喜愛紅茶。烏國道地的國吃羊肉抓飯及羊湯(shurpa)則較具異國風情。以下為部分有趣場景:




科大收生系列 2-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