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與舊同事相聚,言談中知道學校換了校長,應是十年裏第三次更換校長了吧。同事對頻頻更換校長有些感慨,他們對新校長認識不多,大家都在摸索中,原來進行的計劃尚在繼續,但未知新校長對計劃的推行有何意見,同事們只能默默地觀察和應變。
辦學團體的挑戰
辦學團體有大有小,大的辦學團體屬下數十所學校,每年都需要審慎考慮、處理校長的升替,要能配合學校的需要,也要考慮校長同工的能力和期望。處理校長的更調,是辦學團體的一項挑戰,能安排合適的配對當然絕佳,但因不同原因而要重從新部署時,更需要考慮多方面的需要和發展。
空降校長
筆者升任校長時是空降的,前輩校長提示第一年要多看,不要急於改變學校的現狀。到了新校,認識的只有一位教育學院的師弟,副校長與中層年紀多比我長,所以初時都只是默默地觀察,同事們有困擾時才稍提一些意見罷了。
英國教育標準局報告指出,空降的新校長平均需要18個月的適應期才能建立領導者的威信,對新校長和學校的同工來說,是一個蜜月期,互相了解、適應了,工作才能順利推行。但若校長任期只有兩三年,更換多了,教職員便要再適應不同的領導風格,會帶來不安,或會引起適應的怠惰,甚或人才流失,若部分教職員我行我素,更會影響學校的士氣,不利於學校發展。
校長的更替
校長的更替是原校晉升還是空降的好?這不能一概定論,要從學校的發展需要來看。新任校長無論是老手還是新手,總會帶來一些不同的教育經驗,從一個新的角度了解學校,新任校長見到的可能刺激同事有新的思維,利於學校的發展。新任校長可帶來新的課程理念、甚或一些成功的課程經驗,對同工有一定的活化作用。
研究指出,課程發展需要至少五年的實施周期,若校長的更替頻繁,課程的推展便有一定的阻滯。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不單在推行的前線同工,校長在課程的領導、校董會的支持,都是核心因素。校長的任期若最少能有五至七年,對學校和課程的發展較為有利。
原校升任的校長對學校有深層的認識,能繼承學校的文化傳統,計劃及參與學校推行的工作,也熟悉校內的同事,知道他們的長處和優點,在編配工作上能發揮最大的效能,有利於學校發展。
但也要看升任校長的人際關係和學校的人事關係,在一所有共同教育理念、關係融洽的學校,升任校長又是眾望所歸的,學校的發展可以有一定的保證,但也要考慮會否限制於固有思維和既有框架,難以突破舊有傳統模式,因循守成,這便不利於變革發展了。若升遷過程中發生派系競爭,新校長或要應付管理的挑戰和計劃推行的阻力,對學校會帶來一定的困擾。
教師的把持
推動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應是教職員工,在課程發展上,各科組應有明確的發展計劃和推行方案,這都是按學校發展計劃和周年注意事項發展出來的,是學校的集體智慧,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心工作。新任校長的到來,是領導工作的推進,未來新一年的工作,加入了新校長的新思維,應有利於學校的發展。
新的衝擊帶來新的動力,也帶來新的希望。校長的更替必定多於教職員的更換,迎來新的領導,更會帶來新的景象。老師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着教育理想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