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24 2025 22:48:2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以善相摩──啟發與成長的觀課分享會

觀者與被觀課者之間,本着彼此尊重與理解,共同交流、彼此啟發,這種「以善相摩」的精神正是推動教學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觀課的真正意義在於促進教學反思與改進,並非僅僅形式上的聆聽與評價,而是建立一個教師間交流、學習的平台。這次觀課分享會主題是「以善相摩」,因為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敞開心扉、分享經驗、探討問題,從而啟發出更多創新教學的靈感。

《月下獨酌》

這節中四級中文課以唐代詩人李白的《月下獨酌》為範文,授課教師是一位僅有一年教齡卻充滿熱情與潛力的年輕女老師。從課前準備到課堂實踐,她一絲不苟,既注重詩文的美感表現,又着重分析文本隱含的情感與理念。課堂上不僅有對詩意的深入品味,老師還巧妙地結合了公開考試題目的設計,透過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應對考試挑戰。這種教法使得平時學習態度積極且水平優異的學生更加主動投入,師生之間的互動也顯得尤為自然流暢。

在分享會現場,不僅有授課老師的現場回顧,還邀請到課程主任與科主任共同探討課堂中存在的亮點與不足。這種多角度的反思與交流,是本次會議最難能可貴的一部分。與會者均表示反覆的課堂觀摩,發現了一種新的可能:藉由探討文本解析與問題延伸,學生能夠更靈活地運用語文知識,並逐步培養自主學習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這種從課堂細節入手的討論,使參與者都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教學改革不僅在於教材與教法的更新,更在於學習觀念的根本轉變。

直面自身不足

此外,分享會中有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環節是授課老師坦誠地回顧了自己的不足。她在講述過程中提到,由於時間掌握上的挑戰,部分環節未能深化學生的思考,特別是一些較為複雜的閱讀技巧,未能做到及時延伸與引導。這種敢於直面自身不足的態度,不僅體現了她對教學工作的高度責任感,也為與會同仁樹立了勇於挑戰與自我超越的榜樣。會中一位經驗豐富的科主任分享了早年授課時的實際案例,闡述了如何運用公開試題作為引導工具,以此轉化為學生思維的切入點。透過具體實例的闡述,大家對如何在課堂上靈活運用試題進行知識延伸與技能訓練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這次分享會最大的亮點在於參與者撇除了過往僅流於表面的讚美與應酬,轉而投入了深層次的探討與反思。與會教師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教學中的優點與缺憾,提出了多項改進建議。一位常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資深老師指出,優質的教學不應僅停留在注重知識傳授,而更應該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意識。他強調,當今社會知識爆炸,學生需要的是一種跳脫課本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中。這番見解引發了在場老師們的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未來的課堂應當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進行多樣化的嘗試,例如引入互動式討論、小組合作、甚至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多元思維。

推動教學事業不斷前進

同時,會議也從教學評估的角度切入,討論如何將AI技術與傳統教育模式結合,提升教學效果。有老師指出,借助智能化工具,教師可以更精確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即時調整教學策略。這一觀點獲得了廣泛認同,大家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必將有更多智慧教學的方式融入教學流程。有老師也在討論時分享了他在課堂上運用學習管理系統(LMS),利用數據分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實現了個性化教學。這種技術與人文結合的模式,正是當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個觀課分享與討論環節,每位老師的真誠發言與專業見解,都讓人感受到教育工作中那份珍貴的情懷與責任。觀者與被觀課者之間,本着彼此尊重與理解,共同交流、彼此啟發,這種「以善相摩」的精神正是推動教學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老師認識到,教育的核心在於啟迪學生心靈、激發他們的潛能,而不是僅僅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正如本次會議中所體現的那樣,只有全體教師都能憑自我反思與經驗分享不斷突破,才能為學生創造出更為豐富、充滿創意的學習環境。

陳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