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24 2025 04:59: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香港社會該如何讀懂全國兩會?

香港須把握一國兩制新階段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解讀兩會,領悟其精神,把握香港角色定位,並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挖掘經濟轉型發力點,以自身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作為政治風向標與經濟晴雨表,每年全國兩會是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生動實踐。尤其今年,剛好處於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的關鍵節點,承上啟下,今年兩會有着特殊的歷史使命,備受國內外矚目。關鍵時期、新的階段,機遇和挑戰並存。香港要打破思維局限,深入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新階段的重要使命和要求,跳出既有機制的困囿,大刀闊斧改革創新、破浪前行,以己之長貢獻國家所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不僅肩負中央的信任,更承載香港社會的期盼。民眾祈願國家可以發展得更好,讓香港更加繁榮穩定,讓市民有更富足的生活,有更美好的環境,人人能得以盡展其才。因此,全國兩會與港人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香港社會要高度關注兩會。但究竟該如何解讀和觀察全國兩會?筆者建議,至少要從以下角度理解:

Marine Corps Gen. Joseph F. Dunford Jr.,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meets with President Xi Jinping,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Aug. 17, 2017. (DOD photo by U.S. Navy Petty Officer 1st Class Dominique A. Pineiro)
中央堅定支持大灣區融合發展、致力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Wikimedia Commons)

一、領悟兩會精神,精準把握香港發展方向及角色定位

從近期習近平主席對港澳重要講話、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及丁薛祥副總理3月6日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議的談話內容,都讓大家充分領悟「兩會精神」,發掘關鍵「文眼」,以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國家對香港的希望和要求。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

首先是一國兩制新階段。去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澳門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的重要論斷,並強調「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

另方面是中央堅定支持大灣區融合發展、致力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及港澳工作,提出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在說到「區域發展」時,提及「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獨具優勢,在金融、物流、貿易、法務等領域同樣是「國際特長生」。(Shutterstock)
 

還有是維護高水平安全與推動高質量發展。進入一國兩制新階段,特區要踐行新使命。一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重要方向,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港澳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三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機遇,四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維護國家安全的底線與要求。「維護高水平安全」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沒有高水平的安全,高質量發展無從談起。尤其是在維護國家安全大是大非面前,港澳決不能含糊。

二、透過政府工作報告,挖掘香港經濟轉型發力點

政府工作報告表示,今年GDP增長5%左右。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背景之下,5%既是穩就業、保民生的底線,更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起跳點。國家將採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國債、專項債、中長期資金入市與降準降息、結構性工具齊上陣。民生關切方面,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是中央的民生政策主軸,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精準發力。

推動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

未來中央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服務化的服務商,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等。

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支持企業穩定單拓市場;優化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和海外倉建設;拓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功能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大力鼓勵外商投資,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加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

下一步香港應讀懂政府工作報告,發揮「內聯外通、文貫中西」的得天獨厚優勢。(Shutterstock)
 

香港回歸近28年來,「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一國兩制實踐邁入新階段。這一路走來,成功的背後都有偉大國家作為堅強後盾,有中央政府和內地同胞的大力支持,下一步香港應讀懂政府工作報告,把握中央最新舉措,發揮「內聯外通、文貫中西」的得天獨厚優勢,在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之下,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進程中,築牢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與金融安全屏障,扮演好國際交往合作的「槓桿」與「樞紐」。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比香港高221億元人民幣,躍居大灣區經濟總量第一城;到了2024年,兩城之間的差距就高達約7,564億元人民幣,香港GDP僅為深圳的81%。深圳接連河套的地方,早已高樓林立,許多耳熟能詳、名揚國內外的創科、人工智能公司扎堆聚集。大灣區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和「先行區」,香港如何把自身發展放在國家大局下謀劃,思考如何在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的同時貢獻國家,更快參與大灣區的實際合作,值得所有人深思。

大刀闊斧改革創新

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的經濟轉型發力點,外商投資機遇擴大,創科新產業發展將迎來高潮,保險、養老、醫療等會更上一層樓。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獨具優勢,在金融、物流、貿易、法務等領域同樣是「國際特長生」,須聯同大灣區內地九市在研發、產品製造、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方面達到世界級水平,甚至實現跨境保險+養老+醫療,構建浙贛粵運河等等,開創新天地。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