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25 2025 03:50:4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滿足內地人才子女入學的需要

新來港兒童大部分需要到學校叩門,插班就讀。政府適宜認真考慮,提供什麼誘因吸引津校取錄他們。深圳是最鄰近香港的內地城市,擴展港人子弟學校以增加學位,也可以紓緩新來港人才子女的就讀需求。

政府引進多項人才入境計劃之後,已經收到超過43萬宗申請,批出超過27萬宗。現在共有大約18萬名人才到港。估計陸續有更多內地人移居香港。

在2月26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及繼續推廣香港人才輸入計劃,明年人才辦會舉辦第二屆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鞏固香港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地位。當局並且會改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提供更大的彈性。到現在為止累計接獲超過880宗申請,預計會帶來超過260億元的投資。

內地人才子女入學不易

這批高才優才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也包括東南亞以至其他國家,他們來港生活和工作之後,當然也要解決子女的讀書問題,或者這樣說,他們會研究香港的教育之後,才決定是否和子女一齊移民。因此香港的教育服務,包括學位數目和教育素質是否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是一個關鍵。

早前政府發布國際學校校舍分配結果,其中北角的用地批出予同區的漢基國際學校,主要用作小學用途,在2028/2029年度重建。九龍塘原日本人學校校舍,分配予包玉剛教育基金,這個辦學團體在上海主理的包玉剛實驗學校,是一間頗受歡迎的國際課程學校。這是第一次在本港辦學,將於2027/2028年開辦由小學到高中的課程。

其實現在國際課程學位仍有一定空缺,因為疫情期間大量外籍人士離開香港,沒有回來,而隨着本地人口減少,國際學校也需要學生補充,所以很多二三線的國際學校取錄了不少本地生。早兩年在立法會會議中也受到議員質詢,現在政府手上可能有預測數據,認為未來幾年會引進很多外來投資的公司,帶來外籍員工,所以要增強國際教育,滿足他們的需要。

香港政府可以考慮和大灣區當局協調,增設港人子弟學校。(Pexels)
 

然而對於已經取得香港身份證的高才優才,以至以投資計劃入境者,他們的子女只能夠和其他本地生一樣,競逐國際學校學位,因回歸之後新成立的國際學校,和教育局簽訂辦學協議,只能取錄某個比例(如30%)本地生,故此新來港者的子女沒有特別優勢。

雖然說本港人口逐漸減少,入學應該比較容易,但是新來港兒童年齡參差甚大,大部分需要到學校叩門,插班就讀。一般津貼學校,是沒有誘因去吸納這些學生的。第一組別的學校,學位大部分已經滿額,他們收插班生要求非常嚴格。第三組別的學校,新來港的家長有未必願意子女去讀,剩下第二組別的學校,是他們熱衷申請的。現在津貼學校是按班去收取政府資助的,即是無論每一班的學生人數多少,也照收同一個數額的津貼,那麼即是有空餘的學位,也不需要填滿。

雙管齊下滿足需要

政府適宜認真考慮,提供什麼誘因,吸引資助學校取錄這批新來港學生。至於直接資助學校,如果進取一點的話,近幾年收生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直資學校是按學生人數收取資助的,多收學生表示多一筆收入,可以改善學校的設施、增加老師的數目,從而提升學校的教學素質。

深圳是最鄰近香港的內地城市,擴展港人子弟學校以增加學位,也可以紓緩新來港人才子女的就讀需求。很多內地學生已習慣在學校寄宿。父母在香港工作,子女可以在內地的港人子弟學校讀書,最終可以考香港中學文憑試,甚至其他國際課程(部分港人子弟學校是附設國際課程的),升讀香港或者外國的大學。

香港政府可以考慮和大灣區當局協調,增設港人子弟學校。現在中港兩地交通方便,子女在寄宿學校能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同時接受港式的教育,不失是一個好的選擇。

曹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