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針對特區政府面臨近900億財政赤字,尤其未來兩年仍是過千億赤字的經濟境況下,提出今年的對策是特區政府問責團隊以至全體17萬公務員凍薪,引起輿論譁然,也令人對當局的減赤決心存疑。
問責班子減薪以示承擔
所謂身先士卒,堪為表率。加入特區問責班子的,應該說都是深懷為香港社會以至國家服務的抱負,樂意以其聰明才智和能力促進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在香港遭逢三年新冠疫情影響、經濟轉型不易以至世界經濟復甦緩慢的當下,月薪20至40來萬港元的問責班子,為什麼就不能以行動作出承擔,集體減薪?
再者,回歸20多年來,以往的問責高官也曾經減薪行動,隨着物價調整和生活指數變化,今日問責班子的平均薪酬不可能低於十多二十年的同儕吧?雖然問責班子連同文書等配套人手,也是上百人的編制,作為百官表率和社會管治精英,作一個政治姿態又有什麼難言之忍呢?
如果問責團隊減薪數額小而對減赤未必起明顯作用,那麼擁有19萬人編制實則超過17萬人的各級公務員,為什麼也只是凍薪而不是減薪。雖然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呼應財政司司長稱凍薪是合適的安排,又說公務員增薪點是要按工作表現而定,但每年公務員工作表現的趨勢又真的向社會公布嗎?

公務員減薪有助減赤
毫無疑問,普遍公務員薪酬是優於私人機構的。傳媒曾報道同樣職級的工程師,私人機構高則4至5萬元,公務員則為6至7萬元。同為文書主任(俗稱文員),私人機構多為1至2萬元,公務員則可高達3萬來元。會計師樓、銀行分行或金融機構部門主管,月薪不外6至7萬元,公務員同樣職務和權責的動輒8至9萬甚至更多。
政府編制裏的首長級公務員(俗稱D6、D7、D8)月薪是20多萬元,大部分享有房屋津貼,或者住在高級公務員宿舍。設若讓中高級公務員減薪,真的會影響以至削弱他們的生活條件?特區政府最新決定今年5月起,最低工資時薪由40元加至42.1元。試問,處於社會基層的保安員、食肆洗碗以至樓宇清潔員的,月薪也就一萬幾千,只及高級公務員的十分之一上下吧。多年來他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在香港經濟持續多年錄得赤字,累計已經4000至5000億,今後兩年仍是上千億元,公務員減薪真的做不到?集體減薪,省下的少說也有30至40億元,不是比一刀切取消全港中小幼學生學習資助來得擲地有聲嗎?
疾風知勁草。《財政預算案》雖說已經行政會議通過,但從立法會以至民間反應,明顯到是一片反彈以至非議之聲。作為管治階層的問責團隊以至社會中產主力的公務員隊伍,為什麼就滿足於集體凍薪而不是集體減薪,有關官員連日的辯白與說詞,只會令人感覺他們對減少財政的決心和承擔深深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