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年很少去看卡通電影,即使是口碑滿譽和極賣座的《獅子王》到《玩轉腦朋友》等,也錯過了。可能年紀大了,沒了童真那種入場衝動罷。最近在朋友及家人極力推薦下,與太太、囡囡一起看了《哪吒2》這套受歡迎的電影,實在看得我思潮起伏。
畫面有中國的水墨寧靜美,又有西方電影萬物對戰的澎湃感覺。個人當時已覺得故事有多層意思,不忘反思《哪吒》整套電影系列背後蘊藏哪些教育哲學,連帶以前看過的《封神演義》等作品也思考一番。
你咋就學不會中庸之道?
猶記得電影《哪吒2》裏有一段,太乙真人對着正在搗亂的哪吒大喊:「混元珠都曉得陰陽調和,你這娃兒咋就學不會中庸之道?」這句看似無厘頭的台詞,意外成為解構中西方教育哲學的絕妙隱喻。
電影中,李靖夫婦的育兒焦慮,反映了東方教育中以愛為名的束縛。殷夫人舉着雞毛掃追打逃學的哪吒,像極了現今家長在補習班門口拿着作業本對着孩子的模樣。這種教育方式如同乾坤圈,既是保護也是約束(見筆者另一文章〈《抓娃娃》與香港中產對兒女教育的反思〉),東方教育強調集體主義與紀律,注重傳承與堅毅精神的培養,卻也容易壓抑個體的創造力與自由意志。反觀西方教育,將教育視為培養公民的競技場,注重個人發展與創意表達。然而,卻過度強調競爭與自由,忽視了堅毅與責任感的培養。
筆者認為,理想的教育應如混元珠般,融合東西方的優點。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的創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同時傳承中方的堅毅精神,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抗壓能力。正如哪吒最終學會掌控乾坤圈,教育之目的不在於完全解放或完全約束,而在於找到平衡點,讓學生在自由與紀律間成長。
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嘶吼,提醒着我們,教育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他們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人工智慧技術整合中西智慧
哪吒最終以混元珠之力融合靈魔二氣,更恰似當代人工智慧技術對中西智慧的創造性整合。
以中國深度求索(DeepSeek)等AI大模型為例,其底層架構既承襲了西方開放創新的演算法精神,又內嵌東方「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系統性思維──猶如太乙真人以蓮藕重塑哪吒軀體時,既保留其反叛的個性,又注入道家陰陽平衡的智慧。
這種技術哲學的陰陽調和,正在催生前所未有的應用場景。在教育現場,智慧教學平台既支持開放的啟發對話,又能自動生成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個性化練習。
更令人振奮的是,當東方「知行合一」的實踐智慧,遇上西方「快速反覆運算」的工程思維,正孕育出兼具文化特色與普世價值的創新模式──從非洲農村的AI植保系統,到北歐養老院的太極平衡訓練程式,混元珠般的技術哲學正在重塑全球創新圖景。
我們就像站在數字世界的新紀元,教育者當如哪吒駕馭風火輪般,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到動態平衡。AI大模型啟示我們,真正的智慧從來不在非此即彼的對立中,而在於讓不同文明的特質,在數字洪流中共振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