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中國東北為「阿一鮑魚」品牌打造加盟店,到過遼寧省瀋陽市,也去吉林省長春市,兩地在農曆中秋節過後,翌日便刮起凜凜的寒風,再過40日氣溫驟降至零度,不是南方來的人可以預期適應,但為了工作每月還是要到當地4、5天。
那些日子香港氣溫是17、18度,到了東北省便是零下18、19度,年輕時帶着廣東廚師團隊工作,他們比我更年輕可愛,遇到人生第一場下雪情境,誰都即時拋下手頭工作走到店外打雪球戰,你來我往興奮無比,樂透了才回崗位繼續幹活。但久而久之,便開始討厭上班時下着大雪,舉步為艱,一不小心便滑倒地上,下午不到四點天便黑呼呼,食客急急吃罷晚飯,七點街上人車疏落,全沒夜生活,只在沐浴館沖涼按摩、看電視、聽相聲表演,還好瀋陽的店在領使區附近 (東北三省當年只有瀋陽區才有美國、日本、朝鮮、俄羅斯等駐有總領事館),晚上開業的樂隊酒吧,可以飲番杯啤酒、聽聽英語流行曲,否則便要回宿舍上床睡覺了。
來到吉林長春工作的團隊廚師們,在冬天氣候更惡劣,因長春是刮起的狂風比瀋陽更猛烈,每座大樓都在大門外掛起厚厚的棉被,讓出入的人躲躲刺臉的冰冷。夏季剛到埗時,遠望大山看到很多樹木生長都是斜向一方覺得奇怪,經過寒冬洗禮身心後,才明白刮起大北風的威力何等猛烈,活在苦寒真不容易,肯定要有剛烈性情的東北人才可抵禦惡劣氣候。90年代穿梭東三省工作,有遇過零下40度天氣,現今年紀老邁,真不敢想像,當年會有膽量衝鋒陷陣。
共享共嘗:兒菜炒芝士腸仔騸牯牛肉
今次和大家分享菜餚是兒菜炒芝士腸仔騸牯牛肉。
材料:兒菜4小棵 (切厚片)、芝士腸仔10條、騸牯牛肉 (切薄片)、姜10小片、蒜肉4粒(拍裂)、 青蔥10段、乾蔥碎1茶匙、雞蛋白1隻。
調料:生油2湯匙、海鹽半茶匙、生抽1茶匙、蠔油1茶匙、紹酒2湯匙。
做法:騸牯牛肉片醃上雞蛋白備用,炒鑊燒暖注生油1湯匙,下腸仔略煎撈出,下牛肉片炒至半熟流出,原鑊下兒菜片、海鹽炒撈出,原鑊注生油下蒜肉、薑片、乾蔥碎爆香,把兒菜片回鑊略炒放入牛肉片、芝士腸拌過,調入生抽、蠔油炒勻,下青葱,灒入紹酒便可上碟奉客。
基哥Tips:專業廚師會把熟度不同的食材,分別製作,再整合加入調料融會烹調,就是中餐的精髓。騸牯牛是把出生長大至一歲左右的雄性牛隻閹割,減少激素令其精力過剩,使其體格肥胖,長出豐厚雪花,脂肪分布身軀各部位,令現今食者追求肥牛的滋味。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