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9:27:1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在財赤陰霾下香港高校如何圖強

春節過後,各大院校都舉行新聞界春茗,管理層都出席與主編及記者見面,加強互相認識。每年筆者都盡量參加,掌握各大學的最新發展。在本港連年財赤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如何應對高等教育撥款被削減?

去年特首《施政報告》提出要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是前年提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進一步工作,但在連年財赤的不景氣情況下,政府早前表示要削減高等教育的開支,各大院校如何應對?

春節過後,各大院校都舉行新聞界春茗,管理層都會出席與主編及記者見面,加強互相認識。每年我都盡量參加,掌握各大學的最新發展。今年打頭陣的是香港中文大學,由於這是新校長盧煜明教授首次舉行春茗,吸引了不少傳媒人參加。他表示未收到政府調整大學經費的詳情,他希望不會影響大學的新項目,維持競爭力,否則便不進則退。當日中大更同場宣布成立致真交叉數學科學院,由國際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教授擔任創院院長,蔡若蓮局長親臨主禮。丘教授在中大成立這個學院,希望香港重現50至70年代培育出多位世界級學者的輝煌歷史。致真學院採用八年制學士博士課程,研究範圍包括基礎及應用數學、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處理等,每年收生40人,是香港高等教育新里程。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表示,港大已準備好北部都會區大學教育城的發展建議書,今年第一季可向政府提交。張翔指港大計劃在北都大學教育城的新校區將招收數以千計的學生,也會與國際夥伴聯手開辦雙邊課程 (co-offer programmes),目標是培育多端的人才庫,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動力。

此外,張翔指安排港大新生在下學年必修AI基礎課程,須思考新的教學方式應對新革命,培育學生「懂得應用人工智能,問正確的問題,極之重要」,才能在AI海嘯中發揮所長,日後AI是可能培育出比人聰明的機器,人類工作生活與AI接觸頻繁,勞動分工和行業工種都有影響。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左三)表示,科大提交成立醫學院的完善建議書。(灼見名家)
 

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支持本地大學籌辦第三間醫學院,今年傳媒對三所有意開辦醫學院的院校特別關注。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一向致力助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正按照政府制定的十項主要考慮條件做準備,提交成立醫學院的完善建議書。去年政府推出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科大有5個研究項目獲資助,不少與醫療有關,春茗當日展示了阿茲海默症檢測、快速癌細胞偵測、健康數據檢測手機App及全球最小三項全能微型醫療手術機械人。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超過45年的豐富辦學經驗,為各醫療專業培養逾52000名畢業生,具有堅實基礎支持香港醫療體系的發展。理大設有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放射治療、眼科視光學、醫療化驗、語言治療、護理學等課程,擁有逾1300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以及超過90個相關實驗室及教研設施,他認為在培養醫科人才時能更具成本效益。滕校長相信理大具備優越條件籌辦醫學院,透過發揮醫工結合的優勢,推動醫療科技發展,應對香港及大灣區的醫療需要。

香港浸會大學以中醫藥教育稱著,校長衛炳江教授表示浸大申辦第三間醫學院有優勢,大學有中醫學院,正在籌辦香港第一間中醫院,對於醫學院所需要的醫學教育、臨床教育、病人護理都有一定優勢。早前公布浸會醫院將在過渡期及後續作為浸大醫學院的主要教學醫院及臨床學習地方,並獲國際醫療教育家Ronald M Harden擔任課程首席顧問。此外,浸大與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立戰略聯盟,衛校長更表示第三間醫學院可以考慮聯校合辦的可能性。

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首次向傳媒宣布,大學第一期超算中心嶺南HPC NexT落成並投入使用。(嶺南大學)
 

一直提倡博雅教育的嶺南大學在大數據專家秦泗釗教授擔任校長後,積極推動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兩位副校長姚新教授、陳漢夫教授及協理副校長鄺得互教授都是這方面的權威學者。秦校長首次向傳媒宣布,大學第一期超算中心嶺南HPC NexT落成並投入使用,運算能力與全球百強超級電腦相若,為學術研究提供強大支持。秦校長前年上任後成立嶺南高等研究院及數據科學學院,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人文學科,推動數位教育和研究創新研究。

面對大學撥款可能削減的挑戰,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梅彥昌教授表示,城大將與政府及社會共渡難關,善用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及資源優化,確保大學可持續發展。他強調城大可承受3至5%的減幅,但不會削減人手。他提出四個透過科技與創新提升城大競爭力的策略,包括善用人工智能、發展數碼醫療、支持創科創業、拓展國際合作。他認為投資高等教育即是投資香港的未來,相信政府會審慎考量,確保長遠穩健發展。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強調,教大對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高度重視。(灼見名家)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教表示,政府若縮減撥款,大學會妥善運用財政儲備,並引入新科技提升行政效率,確保各項規劃得以順利落實。傳媒茶聚上播放了一條短片,以教大14位學者的訪談介紹了大學將人工智能運用於教育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進展,表明教大對於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的高度重視,不僅展現了AI工具和平台如何賦能教與學的體驗,更顯示了教大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方面的領先優勢與引領角色。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稱今年的招生人數較去年有所增加,目前每年招收1900名學生,其中300名為內地生。預計兩年後,內地生比例將達到政府規定的招生人數上限,即20%,因應公平原則,期望政府將自資院校的內地生配額放寛至40%。大學也成立跨學科學院,籌辦更多新課程。

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表示有信心在2025-26學年內能夠順利合併成為私立及應用科學大學,將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用技能和職業導向的學習機會,這不僅符合當前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她表示收生及畢業生就業情況都理想,醫護人手需求持續增加。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校長劉建德教授表示,申請升格成為應用科學大學已取得關鍵進展,有望明年成功升格。運動學科已通過課程評核;建造環境、資訊科技兩個學科範疇的評核,則預計在今年中至明年完成。隨着啟德體育園落成,以及內地體育行業的蓬勃發展,未來運動管理、運動治療等領域的人才需求巨大。

香港珠海學院署理校長張珍女士展望 2025 年學院將持續響應香港國際教育樞紐定位,以保量重質、合規管理、科研合作為導向,推動教育教學及科研計劃高品質發展。將致力在學生素質、教學品質和國際合作等層面實現持續進步。在確保學生人數穩定成長的基礎上,轉向以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招生策略。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