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0 2025 20:25:4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草根處長王家徹:中大收最多平民學生

──2025大學收生系列

今年的公開試快將開鑼,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4月1日打頭陣,lAL國際進階程度普通教育證書5月6日緊隨其後。2024年經聯招(JUPAS)獲派八大的學生創10年新低,香港中文大學仍錄得3,019名新生為八大之冠。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教授指中大一向重視平民教育及人文精神,為學生提供多元文化環境,除了不同背景的DSE生,也有取錄內地生及國際生。

2025/26學年,中大將會開設超過70個本科課程,包括月前宣布的三個新課程:公共人文學、人體運動科學與健康研究雙學位課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

三個新課程的設立均是應對未來社會對於多元人才及新質生產力的需求,冀促進學生的批判性和創意思考、跨文化及跨學科學習體驗。其中「人體運動科學與健康研究雙學位課程」的學生將於中大及北京體育大學各修讀兩年,畢業時可獲兩家大學頒授的學士學位。是繼2024/25學年推出的「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及X雙主修課程」後,另一個在兩地校園學習的課程。

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則有觸及微電子、先進製造、綠色技術、生物醫學、航天工程等領域所需要的新興材料如納米材料、智慧材料、生物材料。

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教授(右一)去年10月與文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同仁發布中大2025/26學年三個嶄新的本科課程。(中大)
 

DSE生源佔中大八成 2024非本地新生大增

中大已連續三年、每年經大學聯招取錄逾8成學生,2024年取錄文憑試優秀學生3,019人包括五位超級狀元及狀元,2023年取錄3,218人,整體成績同樣優異。2022年取錄3,135人包括七位狀元。每年取錄的新生超過99%為Band A考生。以文憑試最佳五科成績及考獲5**、5*等級之數目計算,全港首100名尖子中有一半或以上獲中大取錄,比例為全港院校中最高。

2024年中大共錄取了約800名非本地新生,較2023年的600人增加了三分之一。非聯招生的學歷背景多元化,他們通過各種國際試如IB、SAT、GCE A-Level,或者當地認可的優異考試成績如內地高考、台灣學測等報考中大。

非本地生主要來自內地31個省市、澳門、台灣以及一帶一路國家,來自24個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孟加拉、白俄羅斯、塞浦路斯、法國、匈牙利、印度、印尼、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馬來西亞、毛里求斯、墨西哥、蒙古、尼泊爾、葡萄牙、俄羅斯、新加坡、南韓、泰國、烏茲別克、越南等。

中大每年都取錄許多學術成績優異的本科生。

一間好的大學 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中大、港大、科大三間大學裏面,王家徹指中大取錄中至低收入家庭子弟的比例相對較高,他相信這個可能跟大學文化有關。「中大坐落新界,感覺比較平民化一點,我們並非刻意經營,其實我們無論什麼家庭收入及背景的學生都有,我最引以為榮的就是,我們盡可能營造一個平等又多元的學習環境,讓屋邨仔不感到壓力,富家子亦無必要炫耀。中大的文化就是學術、平等、多元、有教無類、有做教育的願景和宏大目標。

「今時今日,我仍然覺得,一間好的大學,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地方。很多中大校友小時候都是『窮到燶』,但他發憤讀書,考進中大,從此改寫了一生,這些案例不勝枚舉。」遠的不說,王家徹說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馬會前高層張亮,都是出身貧寒的中大傑出校友。陳茂波幼年住在石硤尾南山邨寮屋區,他擔任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期間,曾對記者透露年少時屋小人多無處溫書,每晚都要躲在圖書館或樓梯底苦讀,直至聽到歡樂今宵再會的歌聲才匆匆回家。1973年他考上中大,卻無錢交學費,幸得貴人相助。

王家徹不諱言自己也是草根出身,他是崇基校友,1990年畢業於中大工商管理學系,先在廣告界闖蕩,2013年回巢擔任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2021年轉職入學及學生資助處出任處長。幫助年輕學子進入中大,活出各自精彩的人生,是他這些年心之所繫。

王家徹深信有教無類,教育可以改寫年輕人的命運。(《崇基校園通訊》,2022年3月 )
 

中大收生系列 2-1

延伸閱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