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0 2025 19:52: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特朗普棄暗投明搶災難財

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多國斡旋希望促成和談,但美國卻在烏克蘭背後力推繼續打下去。在和平與戰事之間,特朗普與美國過去的總統一樣,撰擇了戰爭背後的財富。戰爭時,美國武器可以大傾銷;戰爭後,重建項目是塊大肥肉。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之間最近的一場「大戲」,真是看到我們目瞪口呆。先不說外界怎樣指前者通俄,事實上,特朗普和普京的關係在他第一任期已看出端倪,他今次的表現可能不太令人感意外,但當澤連斯基一開始對特朗普迫簽礦產協議時,前者挺着腰表示堅決拒絕出賣烏克蘭資源,甚至可以辭任總統來明志,支持者力讚他是國家英雄,言猶在耳之際,怎知他一轉身便宣布將親自前往白宮,去簽那張不平等條約。

最讓支持者大跌眼鏡的是,雖然這可說是迫於無奈,烏克蘭沒有美國撐腰不成,但觀乎最新協議,特朗普卻表示不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在這條件下,澤連斯基不僅仍向美提供稀土,還提供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資源,並且由原本所說的5千億美元價值,上升至1萬億,怎不使人吃驚?

雖說特朗普較不喜歡介入戰爭,卻愛大做武器買賣。(Shutterstock)
 

回想拜登離開白宮前,澤連斯基曾向拜登兜售他的「勝利計劃」,聽聞在計劃書中早詳細列明烏克蘭所擁有的資源詳情,拜登有否心動?至少他和過去的美國總統一樣,保持一派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模樣,指援烏乃是出於捍衛自由世界,但只要看他兒子早在戰爭前已暗地裏在烏克蘭佔便宜,便知拜登家族和特朗普家族沒有兩樣,分別在於一個暗搶,一個則索性不作暗搶了,擺明車馬明搶,奈得我何嗎?

美國因利推動俄烏戰事

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多國斡旋希望促成和談,當有一線曙光出現時,美國卻在烏克蘭背後力推繼續打下去,後者真的以為有後盾,而放棄了和談的機會。這場戰事,我們可以指普京的帝國野心欲吞併烏克蘭,但如沒有美國推動,以北約作為利誘,那又怎會打得起來?戰爭財永遠都是美國政客和財閥追求的大生意,只要有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在,全球各地戰爭停不了。

戰爭時,美國武器可以大傾銷;戰爭後,重建項目是塊大肥肉。例如2003年伊拉克戰後,美國公司獲得了大量的重建合約。根據不同的估算,總額大約在500億到600億美元之間,而且在分配和執行的透明度和效率上,存在不少爭議,同時亦在政治和社會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批評。 

Vice President Dick Cheney speaks to a crowd of uniformed service members on Balad Air Base, Iraq, March 18, 2008. Cheney was in the area visiting with service members deployed in support of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U.S. Air Force photo by Senior Airman Julianne Showalter) (Released)
伊戰時期的美國副總統切尼,疑涉伊拉克重建合同的利益輸送。(Wikimedia Commons)

美國的戰爭財富

當中有矛頭直指這些得益的企業高管與政府官員之間的密切關係,存在極大的利益衝突,好些涉戰的政客往往在退任後,便成為以上企業的高層或受薪顧問。舉個例子,伊戰時期的時任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曾是哈里伯頓(Halliburton)的首席執行官,戰後哈里伯頓不用參與競投,便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伊拉克重建合同。

這些例子多不勝數。當俄國向烏克蘭開打後,美國民主黨資深黨員如佩洛西早洞悉先機,大手購入有關軍工股票而致富。雖說特朗普較不喜歡介入戰爭,卻愛大做武器買賣。在他第一任期(2017至2021年)期間,美國的武器出口顯著增加。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數據,2017年到2020年,美國的武器銷售金額大約在4千億美元左右。期間,美國與多個國家達成了多項重大軍售協議,包括與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交易。當美國創造互相威脅以取代追求和平的環境,用代理人取代派軍煽動戰爭,軍火生意便成為美國經濟的支柱。

換言之,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在暗還是在明,美國經濟無法離開戰爭災難財,特朗普從明搶加沙重建主導權,到明搶烏克蘭資源,不表示美國外交政策有變,變的乃是由偽君子轉為赤裸裸的真小人而已。

原刊於經濟通,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