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爆發激辯後,英法領袖出面斡旋,北約秘書長呂特也充當和事佬,呼籲澤連斯基思考如何修補與特朗普的關係。
烏美會談破局後,澤連斯基被白宮下逐客令,據現場媒體報道,烏方未能與美簽署稀土金屬協議,停火協議亦遙遙無期,有烏克蘭訪美隨行成員即時痛哭。雖然團隊感到灰心喪氣,但澤連斯基於周六抵英,受到首相施紀賢的熱情接待,並且獲英王查理斯三世接見,英國政府甚至批出一筆22.6億英鎊的貸款,以加強烏克蘭的軍事能力。當烏克蘭處於困難時期,英國一直實質支持烏克蘭。
此外,澤連斯基在周日於倫敦參加了一場有18個國家(主要是歐洲國家)元首出席的危機峰會,峰會顯然有為他打氣的作用。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施紀賢在倫敦唐寧街會見澤連斯基時,強調美國的參與對烏克蘭至關重要,敦促他重新修好與特朗普的關係,並與美方重新談判稀土礦產開採權的協議,確保美國仍在未來的和平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沒有美方參與 任何和平協議難以持久
施紀賢向澤連斯基傳遞了一個現實的訊息:「沒有美國的參與,任何和平協議都難以持久。」
澤連斯基上周六發文重申,烏方已準備好簽署礦產協議,他仍希望美方對烏作出更強力的安全保障。不過,白宮方面據悉已作出拒絕,除非澤連斯基準備好和平,並為事件作出道歉。
美烏會談談崩後,澤連斯基在社媒平台上對美國等多國領導人連續說了36個「感謝」,其中4次是對美國,餘下32次是對外國領導人或國際組織代表官員,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舒爾茨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人。
澤連斯基接受霍士新聞(Fox News)訪問時承認,這種爭執對大家都沒好處。當被問及與特朗普的關係是否可以挽救時,他說「當然」,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需要道歉。
英國向烏克蘭提供22.6億英鎊的新貸款,是從歐盟持有受制裁的俄羅斯主權資產所產生的超額利潤來償還。這是G7集團向烏克蘭提供特別收入加速(ERA)貸款計劃的一部分,迄今通過該計劃,G7已提供500億美元支持烏克蘭。

峰會承諾組建歐洲聯盟 增加安全支出
周日在倫敦舉行危機峰會上,歐洲領導人團結一致支持基輔,承諾增加安全支出,並組建(不涉及美國)歐洲聯盟,以捍衛烏克蘭的任何停火協議。會後馬克龍表示,英法兩國提議在烏克蘭為期一個月的停火,停止所有空中和海上衝突,以及對能源基建的攻擊,法國也會派遣軍隊幫助確保烏克蘭的和平。
馬克龍同時呼籲美國和烏克蘭領導人擱置分歧,並表示歐洲仍需要特朗普來幫助確保和平。馬克龍在接受四家法國報紙聯合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已顯示其過度武裝的侵略性,如果不阻止它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的勢頭,他肯定會攻擊摩爾多瓦,甚至可能攻擊羅馬尼亞,它在法國和歐洲發動恐怖活動,大規模虛假宣傳活動,因此歐洲的安全正受到威脅,所以絕不能誤判敵人。
馬克龍指出,由於建立歐洲軍以實現自我防衛需時要數年,歐洲需要美國的幫助來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在即將於3月6日舉行的歐盟高峰會,歐洲領袖將探討建立歐洲國防的可行性,所需資金或高達數千億歐元。
對於俄烏停火協議, 馬克龍認為,如果美國同意「在不對烏克蘭提供任何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籤署停火協議」,那麼美國「對俄羅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地緣戰略威懾能力將在同一天消失」。

特朗普批澤連斯基玩得太過火
自從特朗普政府猛烈抨擊澤連斯基玩得太過火,他揚言烏克蘭的安全應該交回歐洲人負責,美烏談判勞氣收場,觸發人們質疑美國對烏克蘭及北約的集體防衛承諾。
北約秘書長呂特形容,美烏兩國總統的會晤不歡而散是「不幸」事件,呼籲澤連斯基設法修復與特朗普和美國政府的關係,向前邁進是非常重要。
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接受訪問時指出,美烏領導人談崩,雙方言論可謂牛頭不搭馬嘴。美國人從心底裏就不認同烏克蘭所言,要對俄羅斯強硬的說法,烏克蘭則高舉自身的民主價值。2022年12月澤連斯基訪美,獲邀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期間受到英雄式歡迎,與他今次訪美受到冷待有天淵之別。
他說,無論是烏克蘭或法國訪美,美國領導人有意無意間輕視歐美價值觀的分歧,但做法太着痕跡,不利談判氣氛,就以馬克龍與特朗普面談為例,特朗普在他面前要求烏克蘭須立時向美償還欠款,馬克龍則提醒特朗普,現在並非迫使烏克蘭償還戰爭貸款的時機,甚至如何計算援烏軍費,歐美在作出援烏時也未達共識,沒必要用某些東西與烏克蘭進行交換。
歐揚言保障烏國安全 但美迴避
簡單來說,馬克龍強調的是歐洲要保護烏克蘭的安全主體,美國則刻意迴避烏克蘭安全保障的議題。
趙雨樂指出,烏克蘭作為民主體制國家,卻遭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核心價值與歐美相若,美國是否應該伸出援手?如今美國反過來要求烏克蘭以50%稀土礦產開採權作為代價,誰是誰非美國人心裏有數。
他指出,由軍援烏克蘭開始,歐洲已認識到不能像美國那樣,喜歡的就以北約為首,不喜歡的就美國優先,歐洲有需要關注本身切身利益。無論英、法、德等國都強調歐洲同屬一個主體,休戚與共,俄烏戰爭在歐洲土地上爆發,歐洲其他國家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歐洲領導在峰會上達成一些共識,其中一點是允許建立歐洲聯盟軍隊,但在敲定細節前,歐洲起碼派遣維和部隊,歐洲軍的建立意味由美國領導的北約與歐洲漸行漸遠。
對於有人質疑美烏領導人在全球媒體面前激辯,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秀,趙雨樂也認同。澤連斯基訪美,斷沒理由不清楚美國的政策而當眾落特朗普的面子,若從這思路推想,這場記者會不排除是一場秀。

集體防禦可作為出兵借口 美不易退出北約
對於特朗普大肆抨擊澤連斯基差點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他說特朗普喜愛使用誇張的言詞,可能以此施壓澤連斯基,令他知難而退,不要對和平協議有太多要求,或者是威脅他不要在美俄和議時節外生枝,令美國與俄談判時更有把握。
無論如何,趙雨樂認為,歐美就烏克蘭戰爭的分歧加劇,雙方關係的主動權仍在美國,歐洲相對被動,如果美國願與歐洲相向而行,北約便能發揮它應有的威力,故此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北約的領導地位,因為特朗普很難找到較北約更能發揮長臂外交的工具,北約集體防禦條款列明,若任一成員國受到攻擊,可視為針對全體成員的攻擊,其他成員須即時支援,這項條款可作為美國出兵的藉口。「若然歐洲有事,美國兩脅插刀就可以出動,若沒有北約,美國要發揮其軍事影響力便須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