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機構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CDIA)3月1日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行十周年論壇,聚焦青少年職場體驗及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會上高度讚揚 CDIA「我才有用 - 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Y-WE 計劃),並呼籲社會各界提供支持,助青少年尋找職業方向。

政府力撐 Y-WE 計劃 鼓勵社會共建人才庫
孫玉菡局長表示,許多青少年對職場缺乏認識,導致前路迷惘,「我見到好多青少年懶懶閒、浮浮游游,其實底子不差……只等待有人叫醒他們。」他強調:「CDIA 就是那個喚醒青少年的人。」他承諾政府將繼續支持該計劃,並呼籲企業提供資源與實習機會,幫助年輕人發掘潛能。
CDIA 指出,不少年輕人對未來的工作世界毫無概念,甚至「連自己不知道什麼也不知道」。因此,Y-WE 計劃透過職場配對,讓高中學生獲得真實工作體驗,幫助他們建立生涯方向。

職場體驗 打破想像落差
論壇上,6名 Y-WE 計劃學員分享親身經歷,有人形容計劃為「救生艇」,幫助他們找到方向;也有學員在推廣器官捐贈卡時屢遭拒絕,卻因此鍛鍊了溝通技巧與抗壓能力;另有學生在工作體驗後發現自己對社工並無熱忱,遂改為攻讀歷史。學員們一致認為,生涯規劃的錯誤選擇成本過高,應盡早探索職志方向。
Y-WE 計劃參加者需於半年內投入約 80 小時學習,包括一星期至兩個月的工作體驗。現已獲得近 逾450家企業、30 多個政府和公營部門支持,已為超過 3000 名青少年提供職場配對。
港大實證:成效顯著 國際期刊讚許
香港大學對 Y-WE 計劃進行長達五年的研究,證明其對青少年職場教育的成效顯著。研究顯示,參與計劃的青少年「職業決策自信度」提升 5%,「行業認知」增長 12%,且抗壓能力亦有增強。研究成果獲國際學術期刊《Educational Psychology》刊登,並獲專家高度評價。

CDIA 指出,原本計劃主要針對基層青少年,但後來發現即使是中產家庭的學生,也面對職志困惑。面對全球政治經濟變遷及 AI 技術變革,社會應正視青少年生涯規劃支援的缺口。
跨界合作應對未來挑戰
論壇上,前嶺南大學校長、經濟學家陳坤耀剖析未來 20 年影響全球發展的六大趨勢,包括地緣政治變化、科技顛覆、人口結構轉變、快速城市化、環境惡化及工業 5.0。他強調,社會必須培養應變力和創新力,才能適應新時代需求。
此外,學界倡議加強應用教育,從中學到新設立的應用科學大學,形成無縫銜接;商界則關注人才發掘,強調應及早讓年輕人認識職場需求;心理學專家則警告,香港青少年普遍智商高但情商低,精神健康問題嚴重,倡導全人教育取代過度強調學業成績的現象。

推動生涯規劃變革
CDIA 主席陳龔偉瑩表示,推動青年工作不能流於空談,應從基礎做起,為青少年提供實際的職場體驗,協助他們「試水接軌」。她認為,青少年生涯規劃政策應與時俱進,並透過實證模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庫,回應社會及國家發展的需求。
香港大學陳麗雲教授總結指,論壇上各界達成共識,認為政府應整合社會資源,推動青少年培育改革,以應對全球變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