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2:18:3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私募産業在東南亞與南亞市場的點滴

東南亞和南亞私募市場受中國影響,東南亞面臨退出挑戰,印度則有內部資本循環優勢。隨着全球資本配置趨勢的調整,印度正處於一個機遇期,有望在未來數年進一步縮小與中國在創投交易規模上的差距。

前文已對日本與中國的私募市場作了回顧,本文將焦點轉向東南亞與南亞這兩個充滿潛力的區域。這兩個市場在資本流動與市場策略上,均受到上述北方兩個鄰國──尤其是中國大陸──的顯著影響。許多現象與變化,體現了「北風」對區域私募資本運作的影響,進而塑造了這些市場獨特的發展軌迹。

東南亞退出的問號

以全球的資本玩家的視角來看,東南亞的私募股權與創投市場向來是帶有刺激性的異國風情,好看但回報率不理想。這裏有頂級耀眼的獨角獸們,注意,因註冊地的關係,希音(Shein)這家來自中國大陸的公司,現時在大部分的數據庫中,都被歸類為新加坡公司,而且是連續多年成為東南亞地區的天字一號,市值最大。

根據數據,近年在熱錢推動下,「有進無出」的情况依舊,最新數據顯示,最高估值的30家VC(venture capital,即創投)支持公司中,80%的企業已超過7.5年的營運年,尚未上市的話屬偏高的年期;其中,越南的MoMo與VNLIFE已營運了17年。這意味着許多高估值獨角獸公司在達到成熟階段前,長期保持私有狀態,未能及時進入公開市場實現流動性。這現象反映東南亞市場在資本退出方面面臨結構挑戰:市場分散程度較高、國內資本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不足,導致企業難以短期內完成上市或其他退出途徑,這是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值得欣賞的是,印度市場並不完全依賴外資,其國內資本的循環自有一套邏輯和供需。(Shutterstock)
 

南亞的內外循環

多年來,印度的創投市場在交易數量上僅為中國的一部分,至近年,印度VC交易數量爬升,約佔中國的30%左右。然而,隨着中國面臨內外挑戰,這使得印度獲得了加速追趕的機會。事實上,印度市場近期出現顯著增長迹象:2024年下半年已經有近40隻新創投基金完成募集,總募集資本達25億美元。儘管印度這兩年或只有6%至7%的GDP的增長,但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長速度較快的市場,其基本面依然堅實。

值得欣賞的是,印度市場並不完全依賴外資,其國內資本的循環自有一套邏輯和供需,這有助於在外部資金流向有意外的調整時,憑自我造血的功能維持市場的穩定與持續發展。隨着全球資本配置趨勢的調整,印度正處於一個機遇期,有望在未來數年進一步縮小與中國在創投交易規模上的差距。

整體上,面對大陸私募資本市場多重挑戰,中國本身的機構投資者正逐步將視線轉向東南亞,而對印度則保持較為謹慎的態度。這一趨勢預示着東南亞市場有望獲得更多外部資金支持,從而促進跨境交易與合作,加速資本流動與市場整合。同時,印度憑藉自身獨有的內部資本循環及日益成熟的創業生態,亦具備在全球資本重組中吸引投資的潛力。未來就得看能否做到:「Show me the money !」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