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6:18:2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大力出奇蹟

世上沒有躺着贏的道理,當地主等收租的年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港股近期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一洗多年的頹風,朋友打趣地說,現在有點名氣的餐廳都可能不容易訂到座了。不知道是否叠加春節過後的因素,路上的車確實比前陣子要多。且看這個財富效能否真的可以帶動起本地消費,2、3月份的零售消費金額統計數字出來時自有分曉。

不過,筆者有一觀察:縱使港股,特別是科技板塊,成了今年以來全球股市的領跑者。但一貫跟港股高度聯動的A股市場,卻看不出半絲興奮。以有活躍指數期貨的滬深300指數為例,今年以來的表現只是上升約3%。

港熱A冷

這種現象並不常見,當下立即飛鴿傳書,去請教內地A股專家。綜合不同友人的意見,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首先,自年初以來,在港股走強是一眾科技股。這個情況在1月份已經出現,恒生科技指數在1月份升幅已經達到5.7%。如果細心回顧,DeepSeek-V3模型是在去年12月已經推出,因此,有能之士早在前段時間已做好部署。直至1月28日,美國媒體CNBC為DeepSeek做了一個報道專輯後,整個市場猛然醒覺,並積極評估它可能對AI發展的重要影響。這種由內至外所引發的波瀾,為以科技龍頭為首的港股指數帶來更震撼的效果。

另外,A股的投資者仍然對宏觀經濟影響資產價格表現,負財富效應又螺旋式影響經濟動力這循環猶有餘悸。在通縮陰霾揮之不去的心理影響下,很難讓大家的投資情緒短時間內就能被調動起來。畢竟,三座大山,地方債、房地產和民間消費仍然站在大家面前。

再者,他們亦指出,由於港股的估值的確較A股吸引,所以南下資金有持續增持港股之動機,在加上DeepSeek改變了中國企業缺乏合適可用AI模型的困局,這契機成了估值收復的催化劑。不過,有一點大家可能要注意,A/H股的溢價,過往在歷史上有一定的規律。恒指服務公司編制了恒⽣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

恒⽣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走勢。(作者提供)
 

如上圖所示,港股經過這段時間的漲幅,A/H市場溢價已經回到過去五年歷史上的低位。所以如果A股沒有更好的上升動能,港股的上升空間相會受到限制。快將來臨的兩會,會否是其中一個可期待的因素呢?

投資於未來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台,市場都看着財政司司長用什麼措施來把財赤扭轉過來,畢竟,這對香港能否長遠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不過筆者想指出,雖然公共財政正處於較難經營的情況,理應量入為出,但從香港未來發展的角度去考量,我們仍須加強人才的培訓,吸引更多科硏人才落戶香港,讓研究機構有一個足夠多足夠深的人才池,去開展他們相關的研究項目,過往什麼「low-tech撈嘢,high-tech揩嘢」的老土說法早已不合時宜。

雖然大家都會明白,投入資源搞科研並不代表將來一定有產出,但在未來,沒有科研能力的地區,並不足以站穩於世界舞台上。新加坡發展局剛發表的報告指出,新加坡的晶片產量已達全球供應的10%份額。雖然他們的產品並不一定是最先進製程的晶片,但這亦展示他們多年鼓勵科研投資所帶來的成果,加強了新加坡多元經濟發展的動力。

DeepSeek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說因為沒有了什麼,所以我們不能做。反而是要說,雖然我缺乏什麼,但仍然可以做。("I can’t do it because of……" vs. “I can do it notwithstanding of……”)世上沒有躺着贏的道理,當地主等收租的年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何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