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下元九運,世界地緣政治戰火頻生,再添不穩定因素,變化天翻地覆,由2022年2月24日打到如今的俄烏戰爭,不單止令兩國折損大量軍事資源及生產力,全球經濟金融及貿易市場也受累。數據顯示,打到第五、六個回合:即是2023年中烏克蘭反攻、卡霍夫卡水電站被炸毀、俄軍反擊戰;2024年初起俄軍烏東攻勢,烏克蘭經濟縮水少說也有25%,陣亡士兵超過10萬人。曾有「歐洲糧倉」美譽的烏克蘭土地,佔全球黑土總面積四成,大部分在烏東地帶,可惜這些最肥沃的地力就在三年戰火中被無情摧毀。
歐盟對俄展開第16輪制裁 戰鬥民族韌性十足
俄烏戰爭開始時,新冠大流行仍未消失,巨大的死亡數字及全球多地閉關帶來的供應鏈及貿易重創,已經叫地球先生元氣大傷,際此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炸爛歐洲糧倉,令糧食供應一度緊張,糧食價格上漲,供應鏈未能如期修復,還要添加能源危機,全球有如大病連場,五癆七傷。戰事期間,國際力量不斷援烏制俄,一方面,北約諸國持續向烏克蘭提供大筆軍事援助,歐盟則不間斷地對俄羅斯使出經濟制裁手段。
打從2022年烽煙四起,歐盟就開始對俄羅斯實行嚴厲制裁,包括凍結俄羅斯央行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凍結共約七成海外資產、對能源出口設置價格上限等超過1.6萬項制裁,還有對俄海運原油及成品油、G7原油價格上限(60美元/桶)等能源制裁,但在各國殷切的期盼目光中,俄羅斯並沒有如歐盟所願般國力重創、經濟萎縮、要放下身段談判,且根據俄聯邦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俄羅斯GDP增速由3.6%上調至4.1%,2024年GDP更突破200萬億盧布(兌換逾2萬億美元),工業生產值增長4.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24年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也佐證,2024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佔全球GDP的3.55%,逆襲第四,超過了日本的3.38%,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印度三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雖然這個「梗頸四」疑似多少帶些水份,但歐盟制裁原油,俄羅斯靈活將石油出口大部分轉移往亞洲市場,並以優惠價抬高中國與印度等big spender的消費比例,棋子也下得漂亮。
際此俄烏戰爭三周年,制裁已來到第16輪,據外媒報道,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新一輪對俄制裁範圍將繼續擴大,因為侵略者必須為戰爭付出代價」。新制裁不僅針對俄羅斯的影子艦隊,也將大力制裁那些支持不安全油輪營運的人士、用於駕駛無人機的電子遊戲控制器、用於規避歐盟制裁的銀行等。

美索五成烏礦藏 澤連斯基誓死不從
2月18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拋開歐洲盟友及烏克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與俄羅斯單獨舉行會談,好消息是此舉重新恢復了兩國外交接觸,壞消息是這次單方面互動引起多國不滿。美國復又要求烏克蘭向其「支付軍費」,交出價值約5000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包括石墨、鈾、鈦及鋰等稀土礦藏,其中鋰更是全球都垂涎三尺的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特朗普信口開河指這些只是補償美國政府,在俄烏戰事中所提供的軍事援助開支。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據報已經拒絕簽署美方提出的礦產協議。他在星期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強硬回應,絕不可能簽署一個10代人都無法償還的協議,讓烏克蘭成為一個負債國家。他對特朗普稱他為獨裁者感到被冒犯,澤連斯基親口說願意放棄總統之位,換取烏克蘭加入北約,但以上舉措似乎已經將特朗普「國王」得罪透頂,更有華文媒體指雙方關係疑似割席。
戰爭千日 戰火蹂躪全球
有專家指,俄烏衝突自今年2月以來稍微出現和平跡象,但另一派專家則表示如今定論為時尚早。美俄、俄烏、歐美、歐烏多邊勢力正多邊博弈,暗湧還未看得分明, 俄烏和談不是美國說了算,實際上有多邊利益背後牽扯住的諸多變數。
2月17日,歐洲多國領導人在巴黎召開緊急會議, 商討烏克蘭局勢和歐洲安全問題; 2月24日,七國集團(G7)又再次進行電話會議,就俄烏局勢展開廣泛討論。有學者認為,特朗普2.0「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單邊主義並不可能實現,他一方面對歐盟不公開透明,又將她矮化為被保護國,揚言要歐盟購入美國國債作為保護費,這事情擱誰誰吃得消?
根據歐洲中央通訊社消息,特朗普與法國總理馬克龍會晤討論俄烏局勢時,又再度出現立場分歧,特朗普如常誇張地稱俄烏戰爭將於「數周內」結束,但馬克龍澄清歐盟的立場是援烏而非借貸,暗示不贊同美國強索烏國關鍵礦產的作法。馬克龍在G7視像會議後對媒體發言時證實,若干歐洲國家已做好準備,派遣維和部隊赴烏克蘭確保當地和平。這些部隊不會介入衝突及戰爭。
《新京報》訪問中國學者崔洪建教授稱,歐盟被美國優先的政策行將被邊緣化,必須趁此機會醒覺,與美國切割,走出自己的路,而非再活在美國陰影下,畢竟短痛勝過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