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主義、後現代主義、政治暴力與人心封閉

活躍於17世紀的英國政治哲學家 Hobbes 與 Locke 提出國家的社會契約論,認為人類脫離以自然的生存狀態(state of nature)而邁進文明世界,正是認同摒棄暴力、尊重法治之舉,兩位哲人的主張並不把使用暴力視為合乎情理或足以取信的手段。
為爭取在《基本法》框架下來屆政治選舉有較多民主,社會上不同組織的行動愈來愈富抗爭性,似勢成水火;立法會議事廳內的語言暴力、政府總部外以至街頭的肢體暴力,同樣逐步升級;各類新起及較新的政治團體表示不再排除以暴力(肢體及語言)作為政治鬥爭手段;政府於「佔領行動」開始即急於使用催淚彈。
 
歷來無論在任何政權下,成功的政治鬥爭鮮有不涉暴力者,此說雖不無道理,卻未可作為暴力抗爭符合道德原則的辯解,歷史上大部份哲學道統均認為同類相殘的行徑有違道德,向來予以嚴詞否定,即使在政治範疇也不例外。
 

文明的「社會契約」

 
活躍於17世紀的英國政治哲學家 Hobbes 與 Locke 提出國家的社會契約論,認為人類脫離以自然的生存狀態(state of nature)而邁進文明世界,正是認同摒棄暴力、尊重法治之舉,兩位哲人的主張並不把使用暴力視為合乎情理或足以取信的手段。現代考古學及人類學的種種研究同樣證明,自然的生存狀態傾向暴力,的確與事實相符,以往部落處於狩獵採集(hunter-gatherer)的生存方式,其暴力程度確實遠高於其後發展的人類歷史。
 
《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一書作者 Henry Thoreau 曾針對美國政府在憲法中明文將奴隸制立法化,拒絕納稅以示抗議,因而被監禁一天。此舉雖抵觸法律,卻非暴力行為, 但 Locke 和 John Stuart Mill 等自由派,都不會贊同他的違法行徑。後來甘地及馬丁路德金發起政治抗爭運動,為民請命,但兩位都採取和平示威而非暴力行動為其抗爭手段,都是受到 Thoreau 這種公民抗命思想的影響。
 
作為一種政治理想,「自由民主制」(liberal democracy)從未為但求理想、不惜訴諸暴力的行為提供任何道德理據。縱使自由民主制的誕生歷程並非不涉任何暴力,問題卻繫於暴力行為在道德層面是否站得住腳。
 
暴力歪風所以既不應縱容,亦絕不可在法理上予以確立,箇中原因清晰可見:以暴力推翻一個高壓政權之後,取而代之者會否成為另一個高壓政權?若推翻暴政毋須暴力的想法被視作天真,然則相信以暴奪權者不會為保權位而濫施暴力的,難道不是同樣異想天開嗎?暴力既已招來,也就不易請走,暴力的惡性循環更由此而生。
 

謬誤的「歷史主義」

 
歷史主義(historicism)和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都曾被用作為暴力行動開脫,我對這兩種思想傳統深深不以為然。
 
首先,歷史主義這套思想方式所強調的是特定背景,例如歷史時代、地理位置、地方文化等等,論點在於要了解一個人的為人,必先了解其所處社會;要了解其所處社會,則須了解其歷史以及種種影響其發展的源流。
 
歷史主義思維模式源於浪漫主義。浪漫主義為17、18世紀在歐洲大陸出現的知識傳統,在文學、歷史、文化、藝術、音樂方面產生影響,主要盛行於德國思想界。至於英語世界中,浪漫主義在文學及哲學方面較具影響力,歷史主義卻備受忽略。其後黑格爾(Georg Hegel;1770–1831)的唯心史觀及辯證法令歷史主義更得以發展完備。
 
對於歷史主義,從來就有不同演繹。
 
黑格爾右派(Right Hegelians)着眼於黑格爾對人類社會的歷史先決性質,認為黑格爾的歷史主義為不同族群(national group)各有特殊命運的理據,以及國家乃是在體現族群命運上的關鍵角色。黑格爾視國家為大於其個體成員的實體,此一概念為19世紀追求德國統一(德意志統一大業終在1870年由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完成)的浪漫民族抱負,以及20世紀納粹德國種族滅絕暴行的起動力。
 
相反,年輕黑格爾派則視黑格爾的社會學說為社會矛盾和社會進步的信條,馬克思的歷史必然性及歷史唯物觀,正是對黑格爾思想中此一部份的最具影響力回應。根據馬克思的革命論,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勢將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根本矛盾異化而遭喚醒,而資本主義必會被新興無產階級推翻的必然性。
 
Karl Popper 對歷史主義和被他視為歷史主義基礎的決定論(determinism)及整全觀(holism)大加撻伐;他在著作 Poverty of Historicism 中指出歷史主義與「歷史命運的無情定律」等量齊觀,任何有關人類命運無可逆轉的觀點,都可化為暴力鬥爭的理據,既可藉以推翻高壓政權,亦可用來壓制人民,以順應命運。右翼法西斯主義、左翼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思想均屬此類。
 
Popper 指出,歷史主義的基本謬誤在於人類歷史既非預先決定,因而無從預測。人類歷史的未來發展,勢將受新發現的知識影響,但未來將發現何種新知亦無從預知。
 
歷史主義這套思想方式所強調的是特定背景,要了解其所處社會,則須了解其歷史以及種種影響其發展的源流。(圖中為舊立法會大樓)
歷史主義這套思想方式所強調的是特定背景,要了解其所處社會,則須了解其歷史以及種種影響其發展的源流。(圖中為舊立法會大樓)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于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