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3:51:3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特朗普大改革  對中國是另一次機會

大幅砍殺美國國內建制機構、拆掉政府賴以管治的國家機器,自毁長城,到底所為何事?有評論認為,特朗普正在摧毁美國。

特朗普上任後組建的政府效率部(DOGE)運作不過幾天,就向國際開發署(USAID)開刀。這個曾向全球落後國提供援助、推銷美國軟實力、把美國影響力擴展到全世界的機構,在幾天之內就近乎灰飛煙滅!

接下來的是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兩個捍衛美國國家安全的中流砥柱組織,曾經令多少外國政府和政要聞之喪膽,但也難逃被特朗普政府整治的命運。等待被整的,應該還有司法部、教育部、國防部、聯邦通訊委員會等。

特朗普打關稅戰,聲言要向所有國家徵關稅,扭轉美國貿易赤字,把生產線吸引回流美國、創造就業。這種損人利己、打擊貿易對手但對美國有利的做法,還容易明白;但大幅砍殺美國國內建制機構、拆掉政府賴以管治的國家機器,自毁長城,到底所為何事?有評論認為,特朗普正在摧毁美國。

美歐右翼冒起  人心思變

眾所周知,特朗普競選的主打口號是「令美國再次強大」。惟這種打倒一切的作為,對「美國再次強大」有幫助嗎?未來四年,特朗普到底可以令美國獨霸全球,還是令美國從此一蹶不振?不管結果如何,特朗普四年任期對全球政局都會帶來深遠影響。

西方國家右翼政治勢力抬頭其來有自,於今尤烈。(Shutterstock )

吾道不孤,跟特朗普及共和黨同屬一路的多個歐洲右翼政黨,上周在西班牙馬德里開會。它們組成的「歐洲愛國者」聯盟在峰會上高呼「讓歐洲再次強大」,它們批評歐盟移民政策拖垮經濟,也帶來大量囚犯,並且令歐洲失去了自己的身分!此外,右翼聯盟批評歐盟的氣候綠色協議令歐洲農民生活陷入困境!這些訴求跟特朗普可謂同出一轍。

西方國家右翼政治勢力抬頭其來有自,於今尤烈。匈牙利、意大利的右翼政黨已上台執政;法國國民聯盟也蓄勢待發,等候勝出大選的機會。美歐右翼思潮和政治勢力紛紛冒起,顯示人心思變,過去幾十年西方由進步派、新自由主義壟斷政壇的日子已成過去。右翼追求的是回復西方世界「本色」,西方文明的身分、精神,回復並堅守原來的西方價值,並以此改造現在「離經叛道」的西方政治。右翼認為這樣方能令美國和歐洲「固本培元」,恢復昔日強盛;作為西方世界老大哥的美國,也可再次獨霸全球。而歐洲右翼政黨,將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

21世紀三場危機  促成極右勢力復甦

西方極右勢力在二戰之後偃旗息鼓,近乎絕跡歐洲政壇。而促成其「復甦」的,主要是踏入21世紀後的三場危機:2001年九一一事件,觸發反伊斯蘭情緒;2008年金融海嘯,反華爾街、控訴貧富懸殊、反全球化思潮抬頭;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直接點燃了歐洲反移民、要堅守邊界的呼聲。從此之後,西方國家的國內政治向右轉,規模龐大的民粹主義抗議浪潮此起彼伏。歐洲國家瀰漫着日益加重的反伊斯蘭、反移民強烈情緒,它們擔心大量移民湧入會「冲淡」西方價值觀。移民問題也削弱了西方國家的政治共識,令社會更分化、政府治理能力大倒退,人民怨氣愈來愈大。

當西方右翼勢力捲土重來之際,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也出現了茶黨,政壇急速向右轉,終於造就了特朗普2016年第一次當選。

「歐洲愛國者」反對歐盟,要求回歸主權國家;呼籲抵制外來移民和難民。(Shutterstock)

經過20多年發展,美國和歐洲右翼勢力終於「會師」。「歐洲愛國者」聯盟奉特朗普為師,劍指執政舞台,更高呼要結束歐盟(右翼批評歐盟的多元化主義和移民政策),令「歐洲再次強大」。2017年1月21日(即特朗普首次上台的翌日)歐洲幾個主要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德國開會,慶祝右翼勢力的發展進入新階段。他們在會上公布四項目標:反對歐盟,要求回歸主權國家;呼籲抵制外來移民和難民;聲稱代表草根、反對精英政治;着眼大選,希望互相支持造勢,爭取執政。

特朗普回朝,對歐洲右翼是一次重大鼓舞。特朗普「重臣」馬斯克早前公開表態支持德國右翼的另類選擇黨,雖引來非議,但在右翼勢力看來,互相支持造勢是「應有之義」──當年列根與戴卓爾夫人成為緊密盟友,合力把新自由主義「發揚光大」,成為主導全球政經大氣候的中心力量。現在特朗普會否夥拍另一個歐洲政治人物,把右翼政治主張推至全世界?看來成事機會極大。

美國式「文化大革命」

雖然瘋狂,唯特朗普不是蠢人。他大刀闊斧整頓美國國內政治體制,目的就是要把華府的政治文化從「傾左」大力向右轉,把美國左翼集中地的民主黨連根拔起!而右轉的理論和實踐方案,俱見諸傳統基金會的「2025計劃」。可以說,特朗普現在搞的是一場美國式「文化大革命」,他要美國人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美國要在浴火中重生,就要回歸美國的立國精神(基督教價值觀、限制政府權力、權力重歸地方各州等)。批評特朗普的人當然不會同意,他們認為特朗普破懷美國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傳統、無限制地擴大總統權力。現在看來,左右之爭是右翼壓倒左翼,右翼思潮正逐漸成為美國政治主流。

如何令自己從一個破壞者變成「人民的好總統」,特朗普必須在未來日子盡快令美國經濟有起色,或令美國人得到實惠。(白宮圖片)

特朗普的大改革最終會有什麼結果?他指示馬斯克裁掉大批公務員、剷除重要的國家機器,後果可能會觸發民怨,最終令改革一敗塗地。這種不斷製造亂局、打擊政敵和一批又一批的管治國家要員,也可能令民情反彈,為特朗普政府帶來政治危機。如何令自己從一個破壞者變成「人民的好總統」,特朗普必須在未來日子盡快令美國經濟有起色,或令美國人得到實惠。否則他的「新政」將無以為繼,雷厲風行的整頓工作也很難得到支持。

在經濟政策方面,特朗普上台後以關稅為武器,威脅其他國家增加在美投資、多買美國貨、減低美國貿赤。在競選期間特朗普打的經濟牌是經濟增長、遏抑通脹,及以減稅刺激投資。然而,經濟增長和減稅效應要待一段時間方能見到成效;美國增加外國貿易對手的關稅,則可能很快就引發物價上漲,通脹壓力揮之不去。這顯然不是特朗普政府所願見。

美國經濟政策,對華經貿是其中重要一環。早前有報道指中國希望跟美方重開談判,大手購買美國產品,以緩和中美的經貿緊張關係。倘成事,這將是短期內特朗普能「成功爭取」的項目,有利美國貨出口。

特朗普首次執政時曾向中國大徵關稅,希望重創中國出口和貿易。但後來發現,向華加徵關稅並無減低美國對華貿赤,美國在疫情期間仍繼續進口大量中國產品。然而當疫情過去,全球貿易物流回復正常後,中美貿易關係也逐漸出現變化。2023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開始大幅收窄,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同比下降20%。美企轉向墨西哥、歐洲、印度、韓國、越南等地購買各種商品。去年初的數據顯示,墨西哥在2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從2017年開始中國已積極開拓東盟、中東、非洲等市場,減低依賴對美貿易;現在東盟已成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美國的重要性雖然下降,但以2023 年計,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仍逾4200億美元,佔中國商品出口總額12.6%,比重不低。

特朗普四處樹敵  或利中國進一步崛起

特朗普無差別加徵關稅,繼墨西哥、加拿大、中國之後,他揚言也會對歐盟加徵關稅。現在看來,受美國威脅的國家為了自救,將會跟中國恢復或加強經貿合作。歐盟曾於2020年跟中國達成一項貿易和投資協議,但後來突然叫停。時移世易,這項中歐貿易協議現在有跡象重啟及落實當年協議。英國經濟低迷,執政工黨正重新審視對華政策,財相Rachel Reeves早前也預告,將會跟中國加強財金領域合作。

歐洲對華關係向來較穩定,現在歐洲右翼政黨對中國更是特別友善。法國極右國民聯盟領袖馬林勒龐的黨友就曾批評歐盟對華政策,又譴責美國眾議院時任議長佩洛西2022年訪問台灣。德國極右的另類選擇黨也傾向親中。

特朗普四處樹敵,其激進關稅政策令美國與多個盟友閙翻。至於美國退出多個國際組織、要奪取格陵蘭和接管加沙,也觸發多國公開反對。去年美國大選,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仍相持不下之際,我認為特朗普當選反而對中國有利。現在看來,我的推斷應該正確。特朗普2.0的一系列政策走下去,可能是中國進一步崛起及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另一次大好時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