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的反思

我時常在想,城市人口的自殺率,是否跟教育有直接關係。
父親進入兒子的房間,發現枕頭上有封信,無意地打開看看,嚇得冷汗直流。
 
信上如此說:
 
「爸爸對不起,當你看到信的時候,我已經和美美離家出走,過着新生活。不告訴你是因為不想和你和母親爭執,我愛美美,她很熱情,雖然刺有紋身、穿了舌環,但因為年紀比我大很多,所以做事很成熟。你們不用擔心,我們會搬到她那一大群朋友的住處,那地方有如人民公社,抽大麻免費,還可以種植,剩了可以出售。不過美美有了我們的孩子,所以不會抽太多,其他毒品她也會暫停吸食,直到孩子出生。爸爸媽媽,我們不會只要一個小朋友,我們要生下五六個,你喜歡的話,我們可以把一兩個放在你們家撫養成人。
 
當然這都是後話,要等美美的愛滋病醫好了,才可以夢想成真。何大一教授的雞尾酒療法挺有效,沒有副作用,你們不要擔心。」
 
爸爸看到這裏幾乎站不住腳,要暈倒了,他抽一口氣繼續讀下去: 
 
「爸爸,我雖然只有15歲,但最近的經歷讓我長了50歲,什麼都試過,正如這裏的朋友說沒試過坐牢,人生不會完美,好了,祝你平安。——如果有時間,請再翻後頁⋯⋯」
 
父親戰戰兢兢地翻開後頁,繼續讀:
 
「爸爸,其實一切都是假的,我只想你知道,人世間的悲慘事情,比成績表更加真實,成績表就放在你的枕頭底,如果你認為我現在回家安全的話,你可以打電話到強仔家裏,我在那裏等你的電話。」
 

學校表現果真如此重要?

 
這是我在網上讀到的一篇有趣英文故事,但放在香港也不覺離地。
 
我曾經試過收了學校成績表後不敢回家,幾乎要學了神打才敢見媽媽——藤條落在身上,沒有神打可捱不了。放在今天,我當時的個人災難,已經成為今日家庭詛咒。
 
我時常在想,城市人口的自殺率,是否跟教育有直接關係。
 
當回到學校變成一種抑壓而不是喜悅,你算算中學畢業時,人的精神狀態將會如何?除非,你早已放棄成績,當個快樂的失敗者,否則心理狀態不會健康。到出來社會做事時,這種長時期的壓抑會變得很暴烈,做出傻事絕不稀奇。
 
上述那封信雖是笑話,但放在現實裏,黐線 vs. 成績優越,兩者如何抉擇?
 
笑完之後,好好的想一想。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Pixabay)

張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