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交響樂團2023年舉辦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當中三料亞軍吳曜宇去年臨危受命與小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了一場。至於雙料冠軍、目前在歐美亞不同樂團擔任指揮職務的巴拉斯(Rodolfo Barráez),亦終於亮相小交本樂季的音樂會了。今次他來港演奏的曲目包括兩首在管弦樂曲裏的重頭戲,以及一首較少在港演出的大提琴協奏曲,令人熱切期待。
巴拉斯在決賽當日處理樂團演繹傳統作品時放任縱容的手法,令人眼前一亮,效果出乎意料,靈巧揮灑的氛圍可謂無與倫比。
具挑戰性的《西班牙隨想曲》
音樂會一開始所演出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的《西班牙隨想曲》(Capriccio Espagnol),對職業管弦樂團來說可謂非常具挑戰性。今次有機會聽到小交演出,十分好奇他們現今水平能達到哪個層面。巴拉斯曾經以極為隨性的方法指揮同一樂團,今次指揮這首樂曲令人有較高的期望。

在樂曲的第一部分,樂團先聲奪人的歡鬧氣氛,演繹上已相當好,單簧管首席禹希秀(Woo Hee-Soo)節奏明朗、充滿陽光色彩的演繹,標誌着鮮明的旗號,對整個樂團的感染力可謂相當濃厚。圓號組與弦樂組在第二主題的表現,對比亦鮮明,音色與線條都溫和與漂亮。幾位木管首席與樂團首席的獨奏片段,除了動聽外,對於樂曲的點綴亦演繹得非常出色。
而在更加熾熱的第二部分,銅管組與敲擊組的開首效果亦是相當吸引。這部分所有擔任獨奏的首席,表現都相當亮眼,技巧亦相當好,能夠發揮自己在樂曲中的位置。整體來說,在巴拉斯的棒下,樂團在這一段的玩味相當強,節奏強烈,音色澎湃豐富而不混亂,舞蹈的感覺亦極濃,能夠奏出這個水平,對樂迷來說,可謂不亦樂乎!
水準超然的《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今次擔任大提琴獨奏的上野通明(Michiaki Ueno)日前亦舉行了一場獨奏會。當晚演出拉羅(Lalo)的《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雖說是冷門作品,卻在香港無獨有偶一年上演了兩次。
承接着剛才的樂曲,這首帶有西班牙味道的法國作品,對於上野通明來說,正好就是表現他內斂和豐富音樂感的機會。在這首樂曲裏,他的樂句演繹條理細緻、非常分明,而且抒情動聽,而他對作品的布局層次亦宏觀,段落的情緒變化非常清晰,呼吸輕重有序,所以整首樂曲一直欣賞下去,極能捕捉到聽眾的情緒與耐性。

唯獨是他在跑上高把位時,經常出現輕微走音的情況,毫無疑問會減弱了較激動樂段的線條形象塑造,這是比較可惜的。不過,上野通明豐富的音樂感,在素材多變的第二樂章裏,筆者對於他的演繹,可謂既欣賞又敬佩。他深情而莊嚴的演奏,隨着音樂的變化,更在不同情緒的氛圍裏順暢地推進,優雅而細膩的表現,應該說是無論現場或錄音的版本來說都是上佳的典範。當中的舞曲段落輕鬆柔弱的感覺,更是相當出眾。
而他在第三樂章的不羈灑脫,的確能演活作品的風格。巴拉斯帶領樂團成員在這首作品中的演繹和伴奏,水準亦非常超然。
高把位須留意音準問題
上野通明加奏了一首較少機會現場欣賞到的獨奏作品──Gaspar Cassadó所寫的《獨奏大提琴組曲》第三樂章〈間奏曲〉(Intermezzo)。他在這首樂曲的表現,不同情緒的展現極緻分明,開首激昂與放緩的宣敘調樂句,已相當引人注目。
不過,筆者認為緊接着典雅仿巴羅克風格的段落,才是他精彩演奏的開端。而他落入西班牙風味的樂段時,他那種收斂的激動、容易貫穿於其他素材的緊密節奏感,才是演奏的精妙之處;不過還是可惜存在少許高把位的音準問題,否則,這將會是個極具感染力的演繹。

小交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巴拉斯帶領樂團演繹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的《第四交響曲》,這首作品在小交的演出歷史上絕不陌生。個人感覺,巴拉斯的確將段落鋪排與樂句的塑造,攤得比較寬闊,加入了相當多的法式浪漫元素,令到整首樂曲的細緻感提升、樂曲的對比大增,溫婉與爆發力的範圍都拉得非常盡,而樂團聲部的表現,亦各自能充分使出渾身解數,整體的音色與平衡都達到極致。
不過,對於聽慣大路演繹、較為「速戰速決」的樂迷而言,這種稍微過多的法式甜膩,卻較為「漏油」了。筆者唯一要特別挑剔的地方為第三樂章弦樂組撥弦的樂段,雖然巴拉斯對於團員成員技巧的掌控都已經非常熟練,在這個音量和速度下,他竟然浪費了製造漸強漸弱、抑揚頓挫的絕佳時機,而變成相對地平淡無奇、過輕的變化,實屬非常可惜。
團員在整首交響曲的表現,技巧與音樂感都極出色,這無疑又是小交另一個新的里程碑。期望巴拉斯下次再與小交響樂團合作時,大家的配合能夠更上一層樓。
註:作者評論節目為2024年11月30日香港小交響樂團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上演的「最愛大提琴──拉羅大提琴協奏曲」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