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適逢農曆新年佳節,我也應個景與大家聊聊與新春有關的主打色──紅色系列寶石!
前兩篇文章已提及,鑽石的疲弱表現令許多珠寶投資者轉而購買其他彩色寶石。其中最炙手可熱的是紅寶石(Ruby),不管是在造價或是市場追求度,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其次是紅尖晶石(Red Spinel),近十年八載深受珠寶投資者力捧,潛力不容忽視。另外,慈禧太后鍾情的紅碧璽(Rubellite Tourmaline)更是國際珠寶品牌的寵兒。
紅色更勝一籌
在寶石世界裏,每種顏色宛如美麗的彩虹般,都有其迷人之處。正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紅藍寶石是歐洲皇室的不二選擇,綠色翡翠是中國人的最愛。然而,在青、紅、藍、綠、黃、靛、紫眾多選擇中,紅色品種往往更勝一籌,價格也相對昂貴。
就比如剛玉(Corundum)家族的「鴿血紅」紅寶石(Ruby)就比同門的「皇家藍」藍寶石(Sapphire)價格貴得多;尖晶石(Spinel)家族著名的「絕地武士」(Jedi Spinel)受追捧的程度遠超過其他顏色。碧璽(Tourmaline)家族的「桃紅碧璽」(Rubellite)價格僅次於霓虹藍。
很多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紅色,為什麼紅寶石偏偏就可以成為寶石之王,價格比其他紅色品種貴幾條街?

寶石世界也看血統
解釋得通俗一點,原來寶石的世界也看「血統」。寶石鑑定學以族別、種別、類別(group, species, variety)將數百種彩寶系統化歸類。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地質環境的礦石,有着各自特有的礦物成分,這些差異直接影響寶石的持久性、顏色飽和度、淨度等。
此外,物以稀為貴,產量稀少的自然更珍貴。而那些幾個世紀被冠以神聖光環的寶石,更是身價非凡。所以「家族」背景不一樣,出生地不同,就算大家都是紅色,你的紅卻不是我的紅 ,身份與叫價可以十分懸殊。
鴿血紅的迷思
顏色就是寶石的生命,也是影響寶石價值最重要的因素。說到紅寶石,大家很自然就會聯想到「鴿血紅」(Pigeon's Blood Red)。這名字源自於緬甸莫谷的一種鴿子,它的眼睛鮮豔如血,被用來形容紅寶石的頂級色「鴿血紅」的評判標準相當嚴格,要達到:無處理、正紅、高飽和度、強螢光。現時鴿血紅已演變成一個商業名詞,紅寶石一經染血,身價倍增。
紅寶石有多貴?
鴿血紅究竟有多珍貴?以來自緬甸為例,平均每40萬噸紅寶石原礦才能篩出1克拉的鴿血紅。這幾年,就算不是鴿血紅級別的紅寶石,價格也是連年上漲。我們暫且不提零售市場,先看看這幾年紅寶石綜合品質(包括優質、中等和普通品質)的原石拍賣價的走勢:
根據全球最大的彩色寶石開採公司Gemfields提供的的數據,綜合品質的原石拍賣價短短兩年內飆漲了一倍!該公司每年度的拍賣成交價,一直是紅藍綠寶石的風向標,非常有參考價值:
- 2024年12月:USD322(平均每克拉)
- 2023年12月:USD290
- 2022年12月:USD155
如果原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經過後期加工的成品肯定水漲船高!目前中上級別的「鴿血紅」平均也要在3000至6000美金/克拉以上,頂級優質的2、3克拉以上更是漫天開價,動輒幾萬美金一克拉。來自緬甸莫谷區的,還有最少20%的溢價。

品質遠比產地重要
和鑽石大不同,彩色寶石特別講究產地。緬甸、莫桑比克、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越南和泰國都是著名的紅寶產地,其中緬甸莫谷往往被看高一線,這是因為傳統上都認為此區的紅寶相對豔麗得多。但是隨着緬甸產量的大幅萎縮,莫桑比克已成為全世界紅寶石的主要來源地。
話說回來,產地真的那麼重要嗎?2023年6月,一枚重達55.22克的紅寶石Estrela de FURA以3480萬美元的高價被蘇富比拍賣行售出,創下有史以來紅寶石的最高紀錄。這顆紅寶石居然產自莫桑比克,令市場大跌眼鏡!
事實上,多家國際寶石鑑定機構都不斷呼籲市場放下對產地的執着,將注意力集中在寶石本身的品質。因為只有市場多元化,買家才能真正領略到新興產地的品質與瑰麗,讓貿易更加公平。
紅寶石的致色元素:鉻vs鐵
最後,給讀者講講紅寶石的「維他命」──鉻元素(chromium)和鐵元素(iron)。別以為這是沉悶的硬知識,這可是與紅寶石的價值有直接的關係!鉻是紅寶石的致色元素,含量愈多,紅色愈濃郁,最重要它會產生非常漂亮的螢光反應,大大增加寶石的火彩。緬甸紅寶石之所以鮮豔靈動,原因就在此。反之,有些地區的紅寶石就因為鐵元素多,抑制了寶石內部的螢光,故呈現暗紅色,典型例子就是泰國紅寶。
個人覺得,火彩比顏色更重要,產地次之。如果你打算入手紅寶石,不妨考慮玫紅色,價格既沒有「鴿血紅」昂貴,在宴會場合的黃燈下,玫紅色的紅寶石瞬間變得豔紅,視覺效果會令你驚喜!
下篇續談歷史上被長期誤認為紅寶石的尖晶石和紅碧璽,以及它們如何華麗轉身成為今天的潮流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