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十多年來,黃金市場出現根本性轉變。早期珠寶首飾需求佔總量近60%,央行購金僅佔10%;如今市場已形成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央行儲備、投資需求和珠寶消費各佔約30%。

緬甸寶石的旅程充滿傳奇,卻也寫滿殘酷。從地震帶深處的礦脈,到曼德勒喧囂的交易市場;它經歷戰火與天災,卻能華麗轉身,閃耀國際。

藍尖晶石與坦桑石的崛起,滿足了珠寶界對新材料的探索,並讓珠寶設計取得更大的發揮空間。在可見的未來,它們勢必繼續在珠寶世界的舞台綻放光芒,創造新經典。

過去十年裏,藍寶石平均價格年增長在5至8%,高品質的甚至10至12%,它是僅次於紅寶石升值速度最快的,這可是比很多傳統投資都要穩健。尤其是高端珠寶市場,藍寶石幾乎是「硬通貨」。

紅寶石的經典、紅尖晶石的熾烈,以及紅碧璽的優雅,各自綻放獨特的光芒,成為每個女性詮釋自我傳奇的最佳媒介。

同樣是紅色,為什麼紅寶石偏偏就可以成為寶石之王,價格比其他紅色石種貴幾條街?

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如此相似,那麼,難道就沒有辦法分辨它們的不同嗎?特別是有些商家可能會將培育鑽石冒充為天然鑽石,這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大風險。幸運的是,專業的鑑定師可以依靠一些細節來辨別。

短短四、五年間,培育鑽石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許多國家和地區衝着培育鑽石帶來的巨大利潤,也趕忙分一杯羹。這種改變對於曾經付出高昂價錢,堅信鑽石可以長期保值的消費者來說,決不是令人感到愉快的事實,消費者對鑽石的信心,一下子動搖了。

呂志和博士的「保證真嘢」精神影響深遠,啟發作者追求寶石鑑定真偽。寶石學結合科學與藝術,鑑定過程嚴謹,需多看多比較,不容許絲毫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