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2024年香港年度漢字「愛」新鮮出爐。從「和」久必分的2013年,水火不「融」的2014年,「法」不容私的2015年,紛「亂」如麻的2016年,百物騰「貴」的2017年,到「順」勢而上的2018年,轉危為「安」的2020年,「疫」言難盡的2021年,「通」力協作的2022年,方「興」未艾的2023年,回望過往十屆年度漢字,不禁感慨字裏有乾坤,恍若十年一夢,醒來已是滄海桑田。
從2013年到2023年,可謂香港有史以來最風雲激蕩的魔幻十年。從光復行動、佔領運動、旺角騷亂、宣誓鬧劇、修例風波,到一橋一鐵通車、國家安全立法、完善選舉制度,香港歷經風雨終見彩虹,走過由亂到治的大時代,邁向由治及興的新時代。

時代的鏡像
文字不僅是歷史的記錄、文明的載體,更是時代的鏡像、社會的印記,映照出世情人心的巨浪與微瀾。十個年度漢字,不僅烙印着香港的變遷軌跡,也承載着港人的喜怒哀樂。那是家「和」萬事興的希冀,雪釋冰又「融」的熱望,那是快刀斬「亂」麻的破局,樓「貴」不易居的求解,那是呼喚「法」治的尋路,「順」流逆流的攻堅,那是國「安」民「安」的治亂,「通」關「通」航的努力,那是「疫」下守望的同心,治「興」交織的築夢……
曾幾何時,在議事堂的拉布與剪布之間,在政改爭議的支持與反對之間,在旺角街頭的辱警與撐警之間,在佔領中環的違法與護法之間,在修例風波的施暴與抗暴之間……異見者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甚至友人割席,家人反目,將多元包容的移民社會撕裂成水火不容的兩半,政治對抗與社會對立的亂象紛至沓來。
曾幾何時,在史無前例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之中,香港備受世紀疫情衝擊,經濟民生遭遇重創。在疫霾陰影下,從社交距離、安心出行,到圍封強檢、疫苗氣泡,又怎一個「疫」字了得?在恐慌與復常的不斷角力中,在清零與破功的反覆拉扯中,全港市民好似坐過山車,心情隨疫情數字的升降而大起大落。
大亂見大治
往事不堪回首,卻又耐人尋味。所幸大亂見大治,從國家安全立法橫空出世,到完善選舉制度撥亂反正,曾經哭泣的城市,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與此同時,疫情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香港也終於告別疫情,啟動全面復常。作為東西文化交流樞紐的香港,在通關與通航之下,重新聯通全球,重返世界舞台。

有人說,香港是一本複雜難懂的大書。或許,香港商務印書館上月出版的新書《年度漢字中的香港》,可以為讀懂香港提供一個小切口,為鑒往知來提供一條小線索。該書以十屆年度漢字為契入點,以大事回眸為經,以人物訪談為緯,講述香港跌宕起伏的十年故事,透視治亂興衰的時代軌跡,見證由亂到治的社會變遷。從「和」、「融」、「法」、「亂」、「貴」,到「順」、「安」、「疫」、「通」、「興」,十個年度漢字,串起香港十年,記錄香江往事,承載市民記憶。可以說,年度漢字的十年故事,既是浴火重生的香港故事,亦是心手相連的中國故事。一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所言:這是一本關於香港、關於時間、關於記憶的書。通過一個個回憶和鮮活的故事,連接起香港社會的過去與現在,讓讀者能夠穿越時空的界限,感受到那份屬於香港的獨特溫度與力量。
而今,「愛」當選2024年香港年度漢字,可謂眾望所歸。新的一年,以「愛」為營,從「心」出發,期待東方之珠再綻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