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教育強國視野下的校長領導培養〉
筆者上次提及VUCA(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世代需要的教育和教育思維,這次繼續跟大家分享待續的內容。以下是VUCA世代需要的教育思維 :
生態關懷與可持續發展
近年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筆者執筆當天也遇上超強颱風。報告特別指出教育應關注生態關懷,維護生態正義,宣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同樣,教育局在2025/26學年開始把小學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和人文科,科學科課程內容包括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讓學生更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實踐經驗,學會尊重和保護自然。
跨文化學習與全球視野
報告宣導跨文化學習,認為教育應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現象和價值觀。香港教育局在2025/26學年開設的小學人文科,《指引》強調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感情,同時也鼓勵他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養全球視野。這種跨文化的學習經歷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社會環境,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人才。

(Shutterstock)
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
報告強調教育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這一點與《指引》中加強價值觀教育和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態度,通過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感情,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和愛國情懷。這些措施有助於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積極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為未來的社會參與和貢獻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育強國為目標 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強調下,「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這一理念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理念。這不僅為我們指明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也為校長們賦予了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他們需要深刻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息息相關,每一個教育決策、每一次教學改革,都將對國家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過於注重紙筆考核和選尖培養,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校長們需要勇於打破這種傳統模式,探索適合新時代要求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他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他們還應該積極推進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建立更加科學、公正、全面的評價機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
戰略部署離不開對資源改善配置與管理。校長作為學校的領軍人物,應當注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和協調,確保各類資源能夠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同時,校長還應積極引入外部優質資源,加強與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援。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機會和資源。
團隊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校長應重視教師隊伍和管理團隊的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團隊。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完善教師激勵機制等措施,激發教師的積極和創造力。同時,校長還應注重培養年輕幹部和後備人才,為學校的持續發展儲備力量。一個團結、高效、創新的團隊是學校實現戰略部署的重要保障。
參考資料:
-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2022),《一起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為教育打造新的社會契約》。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 課程發展議會(2024),《小學課程指引》,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 維基百科,〈VUCA〉。
- 習近平(2023),〈紮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求是雜誌》。
- 商志曉(2023),〈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人民網。
〈新世代教育者戰略性的教育思維〉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