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Feb 24 2025 11:07:0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有紀律地追求更少

在想讓每個人都開心的情況下,我犧牲了最要緊的事。反省之後,我發現了這個重要的教訓: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

在一個晴朗的加州冬日,我去醫院探望我的太太安娜。即使在醫院裏,安娜依舊容光煥發。但我也知道她累壞了。前一天,我們健康快樂的寶貝女兒剛出生,而且重達3260克。

然而,我這輩子理應最快樂、最平靜的日子之一,實際上卻充滿了緊張氣氛。即使我美麗的小寶寶就躺在妻子疲累的臂彎裏,我仍然忙着講電話、處理工作上的電子郵件,還因為要跟客戶開會而備感壓力。我的同事在電子郵件裏寫着:「周五下午1點到2點之間生小孩不是一個好時機,因為我需要你和X來參加這場會議。」那天是星期五,我很肯定(或至少我希望)這些不過是玩笑話,但我還是對出席感到壓力。

我本能地知道該怎麼做。這時候我顯然應該陪老婆和剛出生的孩子。因此,在被問到是否打算參加那場會議時,我深信自己可以鼓起勇氣說出⋯⋯

「好。」

我很可恥,老婆和我們剛出生幾小時的寶貝還躺在醫院裏,而我竟然跑去開會。後來,我的同事說,「客戶會因為你決定來這裏而尊敬你。」但客戶臉上的表情看不出尊重。相反地,他們的表情反映出我的感受。我在這裏幹什麼?我說「好」只是為了討好而已,而這麼做傷害了我的家人、我的誠信,甚至是我和客戶的關係。

事實證明,那場客戶會議毫無成果可言。即使有,我肯定也會像個傻瓜似的討價還價。在想讓每個人都開心的情況下,我犧牲了最要緊的事。

反省之後,我發現了這個重要的教訓:

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

我們可以什麼都有、什麼都做的想法並不新鮮。這個神話已經流傳了如此之久,我相信今天差不多每個活着的人都受到了影響。它被廣告大肆宣傳。它受企業大力支持。它深植在列出一大串被視為標準的必備技巧和經驗的職務說明裏。它深植在你必須填進數十種課外活動的大學申請表格裏。

真正新鮮的是,在一個選擇和期待以幾何級數增加的年代,這個神話在今時今日特別具有破壞性。它使備感壓力的人們試圖在行程滿檔的生活中塞進更多活動。它創造出大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卻仍期待員工全年無休、一天24小時在智慧手機旁待命的企業環境。它導致員工會議討論多達十個「優先事項」卻完全不覺得諷刺。

原刊於《少,但是更好》,本社獲出版社授權轉載。

書籍簡介:

書名:《少,但是更好+90天生活實踐(2冊)》
原文書名: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
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
譯者:詹采妮、周羣英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作者簡介:

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全球最受歡迎的演講者之一,曾在45個國家的500多個組織中演講。他主持熱門的自我成長節目「葛瑞格.麥基昂的播客」,超過100個國家的學員參與他的線上課程,並有20萬人訂閱他的《每週三1分鐘電子報》(1-Minute Wednesday Newsletter)。他是兩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少,但是更好》(Essentialism)和《努力,但不費力》(Effortless)的作者,在全球銷量超過兩百萬冊,已翻譯成39種語言。他擁有史丹佛大學的MBA學位,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

譯者簡介:

詹采妮,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譯有《和尚賣了法拉利2》、《靛藍成人的地球手冊》等書,著有《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一書。嚮往清爽無負擔的極簡生活,現為自由工作者。

周羣英,Termsoup雲端翻譯輔助軟體共同創辦人、書籍譯者、使用者介面與體驗設計師、連續創業者。過去以翻譯身心靈領域為主,近年因創業的經驗主要翻譯商業領域,並且驚嘆商業與心靈之間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