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性基督教慈善機構寰宇希望主辦的長者希望日2025周日(12日)舉行,近2000名義工分成數百小隊,服務全港近千名60歲或以上、領取綜緩的獨居或雙老長者:上門探訪、派發福袋或陪伴出席社交活動。出席活動的行政會員前成員梁智鴻認為,近年移民潮為安老問題帶來新挑戰,呼籲公眾多關懷鄰舍長者。

耆望成真 陪逛街飲茶
長者希望日活動於1996年開始,由國際性基督教慈善機構寰宇希望主辦,啟動禮在長沙灣保安道遊樂場舉行。主禮嘉賓共同刺破金色氣球,將藏在氣球中的福袋拿出,寓意將祝福送贈長者。福袋物資包括白米、米粉、餅乾、潤膚膏、午餐肉等,還有由長者義工編織的冷頸巾。
寰宇希望執行委員會主席陳碩明牧師致辭表示,長者希望日舉辦至今近30年,累積總共動員義工逾6萬人次,在新春前夕探訪全港逾2萬名在公共屋邨居住的長者,將愛心傳遞到每個角落。「不變是我們(義工)的心,好想帶一份關懷、愛心、陪伴給基層長者。」
啟動禮後,大部分源自香港基督教會會眾的近2000名義工,分批出發上門探訪獨居或雙老長者、院舍長者,並派發福袋。「耆望成真」活動亦於同日舉行,由義工陪同行動不便或乏人照顧的長者外出逛街、遊覽或到茶樓飲茶。四位主禮嘉賓包括梁智鴻及夫人梁馮令儀、前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及太太、資深廣播人車淑梅,陪同義工一起到蘇屋邨探訪獨居長者。

每年更新服侍信念
「今日香港的成就是他們年輕時有份創造出來,敬老、護老、愛老是中國人傳統的精神。今年很高興看到近2000名義工一起善行。」曾任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的梁智鴻醫生,年屆85歲的仍不時抽空出席敬老活動,他指移民潮造成不少獨居或雙老長者:「最重要是與長者多交談,只要坐下來握着手聊天,長者就已很高興。移民潮不可防止,長者最重要是有人關心,鄰居可以多給愛心,主動拍門傾偈。」
陳碩明牧師表示自1996年便已擔任義工,多年來目睹不少長者希望日的義工由年少做到壯年、中年,組織家庭後又帶同兒女親友為義工隊注入新血。「服務主要都是探訪,我們經常提醒要更新信念,就算是每年做同一件事,但對於公公婆婆來說受惠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