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合作

學校教育應多把握機會,培養和擴充下一代的合作傾向,人類文明才有光明的前景。

人類在很遠古時候便開始了群居生活。世界各地考古學者都曾發現人類聚居的原始遺跡,並發現原始人類頭骨的容量,比其他動物相對較大;即原始人類比其他動物擁有更多觀察、記憶、思考、總結和學習的能力。

人類群居,漸漸形成了以家庭為主要單位的族群。在家庭生活中,不少個體觀察到,有秩序和互相支援共同分享,會帶來不少好處。中國儒家稱這些先民總結經驗而出現的家庭內部生活秩序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代代家教相傳,這些秩序逐漸成了家庭生活合作的基礎。

這些有合作傾向的家庭,在很多環境狀況下出現輕微的生存和繁衍優勢,鼓勵家庭成員的合作行為,並引致周圍家庭的仿效和發展。族群與族群之間也會出現同樣的影響和仿效,使合作傾向如漪漣般向周圍擴散。這合作傾向便成了族群間一種重要的粘合劑,並逐漸成為國家出現的促進因素。一群有合作傾向的國家領袖,也會從合作出發,去與其他國家交流貿易,互利共用,合作共羸,爭取天下和平發展。這亦是儒家所説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在合作共嬴、和平發展的年代,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庶,腦力智慧也少用於奸邪鬥爭,而多用於自由創作,書畫吟詠音樂舞蹈等文化活動也隨之而出現。歷史證明,在文化活動頻繁的和平年代,人類文明才能得到迅速發展。

因合作而得以出現的文化與文明生活,如何得以強化和延續呢?教育功能不可少。教育可改進人類的非智性取向以及智性能力。

學校可以通過紀律、示範和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善良、誠信和合作。(Shutterstock)
學校可以通過紀律、示範和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善良、誠信和合作。(Shutterstock)
 


非智性取向的教育

人類的非智性取向主要包括了情感和氣質,其中善良,憐憫,同情和誠信最為重要。通過這些非智性取向,人可以把自己「代入」另一個人的境況,將心比心,去思考自己應怎樣去對待別人。中國儒家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這種非智性取向的體現。這些情感和氣質,是人類互相合作的重要基礎。

雖然儒家認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是人類先天具備的「四端」,但這些非智性取向必須後天加以培養和不斷擴充,始能成為人類行為的慣性傾向,這是教育的功能。

教育能通過示範模仿和代入練習來培育孩子的非智性取向。示範模仿是常用的教化方法,有惻忍之心和誠信行為的父母,多能培養到有惻忍誠信的孩子,有關顧弱者和包容互助的社會,多能培養有同情心和包容互助的族群;有合作行為的父母,孩子多會感染合作的傾向。普及教育推行,讓所有適齡兒童有較長時間接受學校培養,學校可以通過紀律、示範和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善良、誠信和合作。

學校各種群體活動,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合作傾向。以足球運動為例,各個球員會有不同的崗位,但必須互相合作、互相支援,才能踢出一場出色的球賽。孩子會在歡樂的球賽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樂趣。這便是互相示範的教育效果。以下再用兩個例子來說明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傾向。

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雙人或多人划艇特別需要互相合作。雙人雙漿的划艇,如果一成員偷懶不出力,艇便會慢下來,遲遲不能到達目的地。但在雙人單漿的划艇中,一個成員偷懶,船艇只會在原地團團轉,永遠不能前進!龍舟比賽中,有人劃漿,有人掌舵,有人打鼓和發號施令,各人分工合作才有機會取勝。學校可藉學生參與這些體育活動,向學生灌輸合作的重要。

練習寫實繪圖,教師可將四位學生分成一組,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圍坐一小桌。桌上隨意放一瓶子和一蘋果,光線從一方斜照。要求學生描繪自己見到的桌上景像,並「想像」對面同學見到的桌上景像,再加以描繪。事後教師引領同學們批評和討論自己見到的和想像別人所見的異同。目的是提升學生「代入」別人、從不同觀點去看事物的醒覺和能力。

智性能力的教育

人類的智性能力是指他們基於理性思考和練習操作而出現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是通過學校的教導來提升。語言文字、運算推理,以至工匠巧手,都屬於這個範疇。這些能力與合作有怎樣的關係呢?第一,能力提升可讓合作的水準得到提升。第二,能力多元發展可讓分工更有效進行,讓合作範疇得到擴闊。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人類的生產工作變得更為多層級和多元化。橫向和縱向的分工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現像,但這些分工能否提升生產效率,就必須倚賴不同層級和不同類別工人間的合作基礎。不同層級的工作需要不同能力水準的員工,他們需要不同程度的教育。人們對普及教育之後的教育需求,也因各人的先天和後天因素而各有不同,教育系統必須提供合理和公平的輔導和評選機制,幫助學生追㝷適合自己條件的教育水準。讓所有具備學習能力和意志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提升他們的能力水準,也提升了人們的合作水準。

學生的學習能力水準各有不同,他們的學習志趣和方向也各有不同,正配合了工作的橫向分類,讓他們可以在不同類別的工作範疇作出最大的貢獻。普及教育之後,學校教育系統應提供多元化的職業技術培訓機會,適合不同志趣學生的需要,充分發展各人所長。並擴闊了人們的合作空間。

學校教育應多把握機會,培養和擴充下一代的合作傾向,人類文明才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