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與日產於12月底宣布,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啟動合併談判,日產旗下的策略夥伴三菱汽車也正在考慮加入新集團。合併一旦成事,三合一的新企業將躍升為全球第三大車企,但這不代表日本汽車產業踏進新一個里程碑,反而代表中國汽車產業的迅速崛起,引致日本汽車產業面臨沒落的結果。
由雄霸全球到處於絕地
全球汽車產業曾由歐美車廠雄霸,但自70至80年代開始,日本車企推出以體積小、慳油及廉價為賣點的汽車,瞬即在全球大受歡迎,尤其在爆發首次石油危機後,歐美車廠的領導地位,逐漸被日本車企取代。歐洲車廠更轉行高檔路線,避免與日本車直接競爭。
可惜好景不常,日本車企面對中國及南韓車企的挑戰,歐美等國家也使出加徵關稅及反傾銷調查等手段,避免日本車大量進口,以保護自己國家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下,日本車廠唯有增加外判、削減研發開支等方法來壓低成本,結果導致創意不足、品質下降,同時令利潤大幅降低,更重要日本車企未能有效掌握市場脈搏,未有投放資源在電動車的研發,直至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火速崛起,並搶去日本車廠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才驚覺自己處於絕地。
事實上,日產早前已官宣將在全球市場進行超過9000人的大裁員,比例高達20%,同時還出售了其持有三分之一的三菱股權,以騰出現金流轉。根據日產汽車財報,日產2024年上半年淨利潤大幅下滑近94%,僅為9.95億日元;到了第三季度,甚至轉為虧損,淨虧損93億日元。此前穆迪將日產汽車的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確認BAA3評級。至於日本豐田汽車,去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季度銷售總額小幅上漲的情況下,當季季度淨利潤下降55%,比日產強但情況沒好多少。
今次日產與豐田提出合併,無非希望能整合資金,共同削減產能並降低固定成本,以提高競爭力來渡過難關。然而,他們若仍然固步自封,內部管理仍然官僚僵化,未有大刀闊斧進行戰略轉型,前景亦難以樂觀。
中國新能源汽車潛力巨大
日本車企面對空前的絕境,中國汽車企業卻在此刻展現出強勁實力,中國汽車產銷規模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去年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同比增長3%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尤為亮眼。據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首次超越傳統燃油車,達到逾1200萬輛,這將是2022年銷量的兩倍以上,彰顯了中國汽車行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巨大潛力。
創新是中國汽車行業領先的關鍵所在。近年來,中國汽車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無論是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的應用,還是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充電效率等關鍵指標的提升,中國汽車企業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日本車企此刻才希望急起直追,恐怕為時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