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面對挑戰  患難創出新天──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臨別專訪

段崇智校長卸任前專訪,細述任內經歷風暴、疫情等挑戰,如何帶領中大發展,分享取消畢業禮始末、推動「在學·在職計劃」、科研突破及國際排名提升等成果,展現中大人團結及貢獻。

段崇智教授於2016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為傑出訪問教授,2018年1月1日段教授開始出任中大校長,校長任期至2025年1月7日,期間經歷2019年社會事件、新冠疫情等難關。

灼見名家於12月上旬訪問段校長,在綠茵白屋相間的校長府邸,眺望中大遠景,澄空明媚的天色下從容淡靜談以何心態直面這幾年的挑戰,如何帶領中大發展,跟師生走出去,引進來。

校長任期結束後,段教授透露仍將全力投入醉心多年的研究工作,繼續組織工程學及再生醫學研究所職務。以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中大校長繼任人盧煜明教授,段校長表示希望已搭好的橋樑可以延續下去,自己也願意幫手聯繫合作。

專訪將以三期刊載,分別講及中大安排畢業禮的驚險過程、引以為傲的發展、大學管理以什麽心態取捨處理各式問題,以及香港高教界如何保持競爭力等。

段崇智校長2018年開始出任中大校長,任期至2025年1月。
 

灼:灼見名家    段:段崇智校長

還原取消畢業禮風波始末

灼:段校長最近主持任內最後一次中大畢業典禮,禮成後你主動與家長交流,與畢業生合影,請談談當日的感受。

段:這一屆同學入學時無法參加迎新營,中學畢業禮欠奉,如果連大學畢業典禮都沒有了,必定是人生一大遺憾。當颱風未接近時,我也一直留意等待,怎料天有不測之風雲。那天晚上我很焦急,既擔心颱風過後畢業禮能否繼續舉行,又擔心搭好的大型帳篷會否被吹走,甚至發生傷人意外;而且如果全部倒塌了,要一整個星期才能重建完成。工程公司只能保證三號強風信號下沒有安全隱憂,所以我們盡量在晚上收起影音器材、椅子等物品,但因為半夜無法找到工程師,大型帳篷無法收起來。那一晚很擔心,無法睡好。幸好早上醒來發現颱風好像不強,我馬上問同仁帳篷是否安全?他們立即聯絡工程師來檢查,最終直到晚上7點多、8點才檢查完成。

我認為如果有任何機會和空間便要盡快舉行。由於六間書院的畢業禮緊隨第94屆大會進行,有些須共用大帳篷,星期五和星期六也安排了眾多博士及碩士學位課程畢業典禮;所以經研究後,唯一最快的辦法是順延至星期日舉行。當時我們還擔心沒有人參與和觀禮,結果這反而是最成功的一次,竟然爆場!因為許多人放假不用上班。唯一的挑戰是會場容許自由就坐,如果按傳統儀式頒授學位,不同學位的同學分階段站起來,自由坐就會這裏一堆人,那裏一堆人,實在不太好看,所以我們決定所有人一同站立,這算是一個小遺憾。後來聽到學生和家長都很滿意,甚至要求畢業禮以後能否改在星期日舉行,這就變成一個好問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在演講中也指出,人生亦是如此,被風吹倒了,便站起來向前走。

段崇智最後一次以中大校長身份在畢業典禮上致辭時,寄語畢業生在遇上挑戰和險阻的時候,牢記在中大培養的各項素質;也勉勵他們秉持「力臻卓越,任重志遠」的精神開拓前路。
 
 段校長在畢業禮上主動與家長交流。
 

灼:對你來說這是否任內最深刻的一屆畢業典禮?

段:可以這樣說,不過可能李卓敏教授會多一點(深刻的經歷),因為他是「開山」首任校長,那時有很多挑戰,他從美國加州來港,一定是人生路不熟,可惜我沒有機會跟他聊天。

今年11月有4個颱風襲港是前所未有,3月氣溫也打破了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氣溫最熱紀錄,所以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很大,中大也受到挑戰,所以大家要注意。幸好,我想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都感到滿意。颱風離開當日,我看到不少學生已經自行回來打算參加典禮,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如果不幸地帳篷倒塌傷人,我會過不了自己這關。

李卓敏1964年2月至1978年9月擔任中大創校校長,攝於校長府邸漢園,背後為中大校園。(中大圖片)
 

新冠疫情  難過見真情

灼:你在中大數年,感到最驕傲的時刻是什麼?

段:很多時候感到驕傲,是因為患難見真情。這個世界好的時候,個個都是好朋友;最患難就是新冠疫情爆發的時候,每天上班在窗戶看着校園的心情真的是……我都認識很多大學校長,那時是最令人沮喪的。因為我們是「做人的事」,但校園裏卻沒有人出現。當然這個是百年一遇的危機,大家都不知道怎樣處理。那時我們建立了一個緊急應變小組,領會、體驗到中大人的團結、中大情。只要一出聲,大家想到什麼,馬上去做。

停了實體課之後,我立刻請同事安排網上教學事宜,只需一個星期籌備便開始網上授課。起初大家都很擔心學生能夠繼續學習嗎?然而學期結束後我們比較同學的成績,跟以前一樣高,表示我們的方法是對的,甚至做出額外的了。另外,我們安排每間宿舍只安排20%的學生入住,每人住一間,大家分時段洗澡……緊急應變小組準備了不同的後備計劃。最終傳染率很低,真的很感激這班同事,不需要怎說就會自動幫忙,尤其是在保健處拼命的同事。另外,我們也要到處搜集口罩和測試劑,校友二話不說便捐贈給學校,很感激他們的幫助。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地方。

2020年1月中大成立由段崇智校長帶領的緊急應變小組,統籌大學防疫工作。(中大圖片)
 
有見及市面消毒物資短缺,身兼化學系教授的時任副校長吳基培教授(左)聯同系內及大學安全事務處同事,製作逾200公升酒精搓手液,分給宿生、前線員工及與中大合作的慈善團體。(中大圖片)
 

在學·在職創造機會 

其次,中大是香港首間大學成立「在學·在職計劃」(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me, Co-op@CUHK),已經踏入第四年。這個構想源於我在匹兹堡大學工作時的經歷,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的大學都有類似計劃,安排學生在學習生涯中,預留八個月(二、三年級的暑假和三年級的上學期)到一間公司全薪全職工作,並獲得最多五個學分。計劃初期只有100個名額,貴精不貴多,任何專業和學科的同學皆可以申請。成功通過面試的同學須要上課學習面試、處理人際關係、社區營造等知識。

尋找合作公司最花時間,目前已有150間公司提供700多個職位,包括騰訊和阿里巴巴。他們須派員面試,如果學生無法成功通過面試和審核就不能繼續參與。工作期間,老闆負責打分數,如果不滿意甚至可以解僱學生。結果令我非常滿意,第一屆同學畢業後,有53%回到本來的公司工作,代表這個是完美配搭。現在計劃增至250多個名額,擴展至大灣區和東南亞的公司,例如一位同學獲分派管理印尼一個小島。當中的挑戰是內地和東南亞的職位薪酬水平比香港低,所以大學也有獎學金資助。當時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構思課程大綱,政府也很認同這個計劃,補貼僱主安排不少大灣區職位給學生,可以說是學生、僱主、大學、政府四贏。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大學收生須維持在八成本地生和兩成非本地生的比例,但參與Co-op@CUHK的非本地生高達38%,表示18年來未受香港供養過一毛錢的學生,來到香港便能馬上工作,這個投資多划算!而且他們很喜歡這個計劃。

在學.在職計劃2023年2月24日舉行一周年典禮,段校長及一眾主禮嘉賓頒發畢業袍吊帶予學生代表。(中大圖片)
 

創新研發與航天不斷突破與發展

灼:這幾年中大有很多令人羨慕的突破和發展,請分享幾點。

段:全世界大學都有三個使命:教學、學術研究、服務社會,我覺得中大在這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先談我比較關心的科研。目前,中大有六個項目參與了InnoHK的創新研發平台,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的計劃書是我撰寫的,但由於申請的大學校長本人不宜直接指導中心發展,所以交了給容樹恒教授負責,但我也有參與研究。另外還有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學等項目。最近政府的產學研1+計劃公布首輪申請結果,中大七個項目獲資助,是全港大學同業之間最多的。

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的本地主要研究人員。前排左三至五為聯合主任陳活彜教授、段崇智校長、主任容樹恒教授。
 

中大在航天工程方面也有建樹。林漢明教授團隊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去年經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載升空,抵達天宮空間站進行農業研究。馬斯克揚言兩年後人類可登陸火星,並建造自給自足的城市。當中最重要是食物和健康,那裏沒有醫院或超市,人類怎樣生存?大豆是最好的食物,火星的生態環境和地球不同,不知道大豆會否變異,國家正在進行相關試驗,中大支援追求2038年人類能在火星居住的目標。另外,中大全球首顆AI大模型衛星「香港青年科創號」已經成功發射,主要監察氣候變化。

段崇智校長(左三)與林漢明教授(右二)一同參觀海南航天育種中心。(中大圖片)
段崇智校長(左三)與林漢明教授(右二)一同參觀海南航天育種中心。(中大圖片)
 

教學方面,中大和中大(深圳)合辦了一些雙主修課程,首個是跨學科數據分析雙主修課程,學生在香港及深圳兩地的校園上課、參與學習活動或進行研究。這個相當受歡迎,但因為行政上不便安排,所以拒收了許多學生。第二個是今年開辦的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雙主修課程。

(編按: 中大取錄的四年制學生以中大開設的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為第一主修,並在指定學術範疇中選讀由中大或中大(深圳)開設的另一主修。而由中大[深圳] 取錄的學生,除其入學所申請的主修課程,以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為第二主修。)

另外,工程學院設計了一套人工智能(AI)教材,獲得香港賽馬會支持,已經在不少中、小學裏實行,蒙美玲教授和任揚教授助力不少。

我也構思了佔三至五學分、必修的體驗學習課程(Experiential Learning),檢視社會有什麼需求。最初有學生抱怨說浪費學分,但現在的回饋都是正面的。當你去了劏房視察之後,才知道居住環境和氣候變化有多大關係,因為劏房通風不良,夏天人們無法回家,只能流連商場和公園休息,希望學生能夠觀察到這些現象,並提供建議給政府改善。

段校長構思了體驗學習課程,讓同學親自檢視社會有什麼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文灼峰攝)
 

中大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61所大學其中一員,疫情時我們線上教學成效不錯,2020年6月我便建議時任聯盟主席構思一個線上國際學生交流計劃,由中大安排行政事務,為全世界的學生服務。計劃很成功,有40多間大學參加,每所提供幾個課程,學生不用飛過來便可以交流。我又建議每個課程要增加文化元素,例如中大文物館館長介紹藏品,海洋公園派員介紹熊猫等動物,旅遊發展局亦派員線上講解香港的美食。

灼:也推廣了香港的品牌。

段:沒錯。當然,中大最近的國際排名也節節上升,可謂是有史以來最高。在2024年的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大醫學院的臨床醫學排名第14位,連續兩屆成為亞洲之冠,更是50強中唯一位於亞洲的醫學院,我也收到不少校友寄來的消息和關於排名的笑話,很有創意,他們也感到很高興,我覺得那些都是很好的卸任禮物。

段校長與多位國際交流生在開學日合照。(中大圖片)
 
APRU Conference Day Two 190624
段崇智校長(中)在2019年6月的APRU校長年會上講述大學對應移民和多元議題的策略。 (中大圖片)
 

本社將於1月3日刊載段校長專訪的第二篇,講述任內地緣政治衝擊下組辦與世界各地大學校長暢所欲言,啟發火花處處的交流大會,還有段校長如何做人處事迎戰危機。

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臨別專訪  三之一

延伸閱讀:任何黑暗 總有曙光 納言敏行 重仁信忍──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臨別專訪(三之二)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