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革。過去兩年間,筆者透過研究及撰寫AI相關文章、開設教育課程、當專題主講嘉賓和主持AI節目等,深刻體會到緊貼AI發展步伐的挑戰。在研究過程中,我不禁思考: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該如何持續保持進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經過深入思考,我提出RCTI學習模型,這是一個實用的持續發展框架。今天,就談談筆者的想法。
Reading(閱讀)
這是知識積累的基石。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顯著改變。短視頻和社交媒體的興起,導致碎片化閱讀盛行,刷手機文化更使人習慣快速消費資訊,深度閱讀的時間被不斷壓縮,導致知識吸收往往流於表面。
然而,系統性的閱讀依然是知識積累的關鍵。透過閱讀,我們不但能建立結構化和連貫的知識體系,更能持續更新既有認知,擴展思維維度。以我的經驗為例,每天閱讀多篇長文章,觀看一些深度長視頻,不但能汲取新知,更常常能激發創新思維和工作靈感。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建議每天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涉獵多元化的內容,並建立個人的知識管理系統,促進知識的內化。正所謂「輸入決定輸出」,持續的知識獲取是避免江郎才盡的關鍵。在人際互動和社會發展中,唯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保持競爭力,在對話中展現深度。這就是RCTI模型中「R」的深層含義。
通過有意識地堅持閱讀,我們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保持知識的更新和思維的活力。這不只是適應AI時代的必要條件,更是個人持續成長的重要基礎。要強調的是除了閱讀,還有聆聽及觀察等吸收知識的方法。
Creativity(創意)
這是將知識轉化為價值的關鍵環節。在AI時代,單純的知識積累已不足夠,關鍵在於如何靈活運用和創新。創意思維就像是一個催化劑,能將各種零散的知識元素,轉化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新想法。
以AI應用為例,許多創新者提供了強大的基礎平台,但真正的價值往往在於使用者如何創造性地應用這些工具。就像筆者在教育領域的實踐,我發現將AI工具融入教學時,需要創造性思維來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案。我們可以利用AI生成的案例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或使用AI輔助工具來編寫個性化學習進度,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發揮創意,將技術與教育理念完美結合。
創意並非憑空而來,它是建立在紮實知識基礎和多維度思考之上的。我們需要建立跨領域知識的連接,在不同概念間尋找創新的組合可能。同時,保持開放的心態,突破常規思維的限制也很重要。通過實踐嘗試,從錯誤中學習和改進,再配合敏銳的觀察力,我們便能在問題中發現潛在的機遇。
在AI時代,創意思維的重要更加突出。因為AI雖然能夠處理大量數據和執行複雜計算,但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創新仍需要人類的創意火花。通過將知識內化,再結合創意思維,我們才能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優勢,創造獨特的價值。
Transfer(轉移)
這是知識與創意融合的關鍵橋樑。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將累積的知識(accumulated knowledge)和創意思維(creative thinking)有機地結合,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轉移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妙的知識重組與創新實踐。
以iPhone的誕生為例,喬布斯(Steve Jobs)展現了卓越的知識轉移能力。他洞察到多點觸控螢幕技術、移動通訊設備、成熟的互聯網基建等獨立發展的技術元素,巧妙地將它們整合,再注入iOS作業系統和App生態的創新理念,最終打造出改變世界的智能手機。這個案例完美詮釋了知識轉移如何催生劃時代的創新產品。
知識轉移不只限於技術層面,在商業模式、教育方法、社會創新等領域同樣適用。關鍵在於建立清晰的思維框架,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靈活連結,並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應用方案。
Innovation(創新)
創新是RCTI模型的最終目標。創新不只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當我們將紮實的知識基礎(Reading)、創意思維(Creativity)通過轉移(Transfer)的過程整合,便能實現真正的創新突破。
在企業領域,創新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它可能表現為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在教育領域,創新體現在教學方法的革新,學習體驗的優化,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的創新往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創造新的價值和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創新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過持續的探索、實踐和改進才能實現。在AI時代,創新更需要與時俱進,在保持人文關懷的同時,善用科技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通過RCTI模型的實踐,我們能更系統地培養創新能力,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