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米芝蓮星級餐廳的評級和股票、債券的投資評級,你是否覺得這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世界?一個是味蕾的極致享受,另一個則是投資回報的博弈。然而,細細品味之下,你會發現,這兩種評級看似南轅北轍,實則有着殊途同歸的聯繫,蘊含着值得相互借鑑的啟示。
黑白廚神 VS 分析師
首先,差異確實明顯得像黑白分明。米芝蓮評級的影響宛如一道火氣騰騰的熱菜,一上桌就香氣撲面,影響立竿見影,讓房東、供應商和顧客等利益相關者立馬行動,直接影響餐廳的日常運營。反觀投資評級,更像是未來市場的天氣預報,一個買入推薦可能引發媒體網民熱議,但對企業的內部成本結構卻也許是隔靴搔癢。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這些表面的不同上,豈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嗎?
深入一層,我們會發現,米芝蓮評級和投資評級在本質上都牽涉到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價值網絡中各方力量的重新洗牌。Sands的研究揭示了米芝蓮評級如何改變餐廳價值鏈中的談判格局:供應商坐地起價,提高食材價格;房東見風使舵,上調租金;員工則見獵心喜,要求加薪或另謀高就。這與投資評級在金融市場中的作用何其相似!一位明星分析師的買入建議,可能讓資金如滾滾長江水般湧入,推高股票價格,同時也影響公司與供應商、客戶,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談判地位。
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差異值得我們關注:米芝蓮的評級是由匿名的評審員做的,猶如蒙面俠在暗處觀察;而股票評級則是由眾所周知的分析師發布,這些分析師的聲譽和臉面都掛在明處。這種匿名與公開的對比,看似細微,實則影響深遠。匿名評級讓餐廳無法針對性地討好評審,必須真刀真槍地提升品質;而公開的分析師評級則可能引發關係戶的影響,甚至導致資訊不對稱和利益衝突,這些都為市場動態增添了複雜性。
供應鏈存博弈特性
更有趣的是,這兩種評級都揭示了供應鏈的博弈特性。米芝蓮星級讓供應商、房東和顧客手握更多談判籌碼,讓餐廳進退維谷;而投資評級則可以改變供應鏈中上下游的價值分配。
試想一家被評為高風險的公司,信用評級下降後,融資成本節節攀升,供應商可能收緊錢袋,縮減信用支持,客戶可能趁火打劫,要求更多優惠條件。這些動態與米芝蓮星級餐廳面臨的挑戰,真是異曲同工!
此外,兩者都展示了「聲譽」的雙刃效應。對於米芝蓮餐廳而言,星級帶來了眾星捧月的光環效應,但也讓他們背負了更高的經營壓力,猶如高處不勝寒;對於投資評級,正面評級可能吸引資金蜂擁而至,但一旦市場表現不如人意,評級方的聲譽便會江河日下,導致整個市場對評級體系的信任搖搖欲墜。
或許,下次當我們在米芝蓮星級餐廳享用美食,或者關注一隻股票的評級變動時,不妨想一想:這背後的故事,究竟還有多少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參考:Sands, D.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