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2月15日發表網誌,圍繞香港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展開,分析當前經濟挑戰與機遇。內容涵蓋外圍環境不明朗、本地經濟復甦跡象,以及金融業與創科領域的亮點。他強調政府將通過推動創科發展、宣揚香港優勢及惠港政策,提振市場信心,吸引海內外企業投資,促進就業與經濟增長。以下是網誌全文:
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今天正式展開,希望更好地了解大家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凝聚各方對預算案方向的共識。面對持續不明朗的外圍環境、複雜多變的環球政經局勢,以及本港經濟處於結構調整過程,我們必須更謹慎管理好公共財政。但與此同時,推動本港經濟提速發展同樣重要。在這個階段,發展是核心,穩定至關鍵。
歡迎大家就新一份預算案,踴躍發表意見(註)。大家齊心合力,引領香港在充滿挑戰的外圍環境、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狀況中,鞏固當前得來不易的成果,並朝更美好的目標加速邁進。
為了香港更好的發展,我們一直努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新的市場,尤其持續加大力度推動創科發展。除了加快推動創科朝產業化方向發展,亦致力以科技賦能,提升各行各業的生產力。可以說,這些工作成效漸見,為香港未來的高質量提速發展,打下了更穩固的基礎。
步入年尾,隨着中央繼續堅定推出各項穩經濟、利營商的有力舉措,加上各項惠港挺港的重要措施,近月本港市場氣氛漸見好轉。十月零售總銷貨價值按月錄得回升、近月食肆收益亦大致平穩。兩周前,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恢復並擴大,內地來港旅客數目顯著上升。上周末內地訪港旅客的人數平均超過13萬人,比上月周末平均人數超過15%,也比去年12月首個周末上升超過20%。而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旅客人數,更已恢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本地零售、餐飲和旅遊相關行業人氣顯著轉旺。啟德體育園預計明年三月正式啟用,首季度亦有更多的大型國際盛事和會議在港舉行,相信能進一步刺激市道,有助促進投資者在港投資興業的正面預期。
事實上,近月大家走到街上或商場,或許已察覺到陸續有內地和海外的知名或創新品牌首次進駐香港,又或擴展在港業務。不論是韓國人氣的時裝品牌、瑞士的著名畫廊,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餐飲企業,都會為旅客和本港的消費者帶來更豐富、優質和新穎的選擇和體驗。
許多海內外企業不約而同的指出,選擇在港擴展業務,一方面是因為香港有多樣化的顧客群,以及顧客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追求,能配合其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香港連通內地和國際市場,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消費群體,正是它們面向國際的理想展示廳,在這裡打造和提升品牌形象,亦有利它們開拓其他市場。
除了零售和飲食業外,屬傳統支柱產業的金融業也有新亮點。以近年發展強勁的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為例,去年淨資金流入增長約3.4倍,約3900億元。上季,在港的持牌資產管理公司數目按年上升24%,開放式基金型公司數目亦按年急增逾132%。在正面預期帶動下,不少國際的資產管理巨企和銀行都加大其在港的人手和規模,包括租用更大的辦公空間 。
另一方面,本地的創科生態圈亦愈趨蓬勃。根據最新數據,本港的初創企業數目再創新高,其中非本地創辦人成立的初創數目佔比,亦上升至28%。很多來自內地、歐美,以至其他亞洲地區的初創公司創辦人,都認同香港在創科發展上的獨特優勢,以及全鏈條的籌融資市場和政府政策支持,願意前來實現夢想。
事實上,母公司在境外的駐港公司總數亦創歷年新高。可見,即使地緣政治壓力持續,海內外的企業仍然對香港充滿信心,選擇以香港作為在這個區域乃至環球業務的重要據點。這也反映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到海內外加緊宣傳香港優勢、說好香港真實故事的工作已漸見成效。
這些新來港的企業,不論是初創公司或大型企業、不管是從事傳統產業抑或新興行業,它們在港投資興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都為本港經濟發展增添動能,是以實際行動對香港前景投下信心一票。
全力拼經濟、為社會創造更多機會和財富,可為社會應對各種問題締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每個發展階段,都難免遇到挑戰,我們直面應對的同時,更要把目光放在更大的機遇和前景上。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在高低起伏的道路中,香港始終保持着強勁的韌力,總會在轉變和挑戰中找準方向和機遇,邁出新的發展路徑、攀上更高更寛的台階。
註:市民可以透過不同方式提出意見,包括登入專設網站(www.budget.gov.hk)、《財政預算案》的Facebook專頁 ;利用電郵([email protected])、電話(2810 3768)、傳真(2147 5770)或郵寄(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24樓財政預算案諮詢小組)等。
202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