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的回顧:從三層框架構建香港可持續發展學校

未來的教育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必須以創新的方式結合跨界資源,為兒童及青年未來帶來變革。

香港城市大學2024年11月14日至16日參加了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9屆會議(COP29)。城大積極透過前沿研究應對迫切的全球問題,並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環境為核心任務。特別是在11月15日,城大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機構(UNCTAD)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旨在促進亞太及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隨團成員,我深感榮幸,並在此次會議中反思和完善了兩年前的構思(參考〈ESG在香港教育〉),並與全球與會者分享。

學生層面: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者

在學生層面,我們需要透過多元化和遊戲化的介入,來培養學生的深層意識。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激發探索欲和創新思維,培養未來的青年領袖。透過環保工作坊、社區服務和企業實習等活動,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可以引入跨學科的項目,讓不同學科的知識相互融合,形成綜合的學習體驗。例如,科學課程可以與地理和社會科學結合,讓學生分析本地環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習動機,還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三層框架構建香港可持續發展學校。(作者提供)
從三層框架構建香港可持續發展學校。(作者提供)

教師層面:轉型為可持續發展的引導者

教師是教育變革的關鍵。我們需要實現跨學科的有機結合,並為教師提供長期的專業培訓,擴展他們的視野和責任感。定期舉辦跨學科的教學研討會,促進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合作,能夠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此外,學校應鼓勵教師參加國際性研討會和工作坊,接觸最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方法,與世界最前沿的知識和經驗接軌。這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為本地學校轉化為未來的學校鋪路。

管理層面:成為社會創新教育的引領者

校長和管理層應該成為社會創新教育的引領者,承擔開拓未來教育之路的責任。他們需在校內管治、採購等方面進行創新,並與其他學校、非營利組織、企業或社區組織進行跨界合作,利用各方的專業知識和資源來支持教育創新。

透過這種以校長及管理團隊為社創家的教育模式,校長們需思考如何產生綜效,並構建生態圈,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增進溝通與經驗交流,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學校願景。

為了系統性、有步驟地創建與未來社會接軌的教育模式,校長及管理團隊可共同參與策略規劃,設計校本化計劃,靈活應對挑戰,運用現有資源,制定逐步改變的策略。

長期來看,這三者的結合將塑造未來的學校。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未來的教育與能力:2030教育專案》中指出,學校有着重要的使命,須為新一代做好準備,以應對尚未出現的職業和科技。未來的教育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必須以創新的方式結合跨界資源,為兒童及青年未來帶來變革。

謝思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