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斯堡室樂團新人事 與鋼琴家葛莉茉在澳門演出

薩爾斯堡室樂團除了樂團首席是新聘任之外,木管組首席亦有改變。但對於整體的演繹,筆者還是有點失望。

奧地利薩爾斯堡室樂團(Camerata Salzburg)作為港澳兩地的演出常客,於今年的第36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相隔六年後再次重臨,並與香港聽眾十分熟悉的法國著名鋼琴家葛莉茉(Hélène Grimaud),合作了一場音樂會。薩爾斯堡室樂團近年亦換上了新的樂團首席 Giovanni Guzzo,不過去年帶隊來港的卻是另一位客席小提琴家。所以,今次在澳門國際音樂節的演出,就真正能夠聽到他們的新人事新作風了。

樂團今次選奏兩首莫札特(Mozart)的作品,再加上貝多芬(Beethoven)近年大熱的《第4號鋼琴協奏曲》,其實頗令人翹首以待,期望能夠聽到他們從前演奏德奧古典作品時,那晶瑩漂亮的生輝之聲。第一首演出的莫札特《依多美尼奧序曲》(Idomeno Overture)的演奏,其實一開始已覺得,樂團的處理有點過於厚實,亦有點激昂,對於樂句的條理,耐性並不足夠,樂團不同聲部整體的音色層次不太理想,這在小提琴組方面,似乎是一個問題。

樂團演奏非常著名的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薩爾斯堡室樂團Facebook)
樂團演奏非常著名的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薩爾斯堡室樂團Facebook)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

之後,樂團演奏非常著名的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因為之前序曲的關係,所以對於樂團採取相似的處理方法,第一樂章中不同聲部的音量及線條似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感覺並不令人意外。在風格上,樂團的演繹並不優雅,氛圍上是有點過重的情況;但弦樂組卻非常整齊,特別在小提琴組方面更甚。因此,第二樂章原本已是對演奏者的考驗,但在薩爾斯堡樂團來說,較為少卻溫柔的演奏,但因為小提琴組的琴弓大概都調得相對較緊,出來的音色還可以說相當乾淨通透,也可以說是另一種的典雅;但在整體的氛圍上,木管組卻無機會細意表現精緻的樂句。

可是,最令人「大開眼界」、接受不來的是第三樂章《小步舞曲》。這個樂章本來感覺不那麼「小步舞」,但樂團卻再加重力度、加快速度,令到整體的演繹重量仿如進入了貝多芬的諧謔曲風格的年代,具有爆炸性的演奏風格,令人感到格格不入,譁眾取寵。不過在中段的《三重奏》,木管組與弦樂的對話,還算是一個歇息的對比,其實在整首作品來說,不單是在這個樂章,大提琴組與低音提琴組,可說是在脫軌的大氣候中,最懂得找尋騎牆的古典瑰麗風格。而第四樂章的演繹,在線條及層次變化上,還依然是傾向於「衝勁」凌厲,多於在色彩調校、及細膩氣場的表現。樂團在這首作品的演繹,整體上變成了一首二次創作的現代作品,筆者個人感覺非常可惜,而且亦不敢苟同。

樂團在鋼琴家面前,一點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演伴奏比上半場的古典風格更古典好幾倍。(薩爾斯堡室樂團 Facebook)
樂團在鋼琴家面前,一點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演伴奏比上半場的古典風格更古典好幾倍。(薩爾斯堡室樂團 Facebook)

貝多芬《第4號鋼琴協奏曲》

在下半場的貝多芬《第4號鋼琴協奏曲》,葛莉茉經過了多年來演繹這首作品的心得,今次演出整體來說,都屬典型的貝多芬風格,技巧完美,在氛圍上都是剛直老實的貝多芬風格,兼帶着自然率直的抒情味道,只是偶爾在第三樂章的壯實片段,她還是使出了年輕時熱血的個人風格。但基本上,在對比氛圍的趣味上,葛莉茉還是細意地展現了心思。最重要是,樂團在鋼琴家面前,一點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演伴奏比上半場的古典風格古典多好幾倍,令人以為風格對調顛倒!意思很明顯,樂團在有人監督下,是可以奏出合乎風格原則的音樂!

薩爾斯堡室樂團除了樂團首席是新聘任之外,木管組首席亦有改變。但對於整體的演繹,筆者還是有點失望。或許,因為筆者多年前曾在香港見識過樂團的前身──薩爾斯堡莫札特學院室樂團(Camerata Academica des Mozarteums Salzburg)的黃金時代的音色和風格,我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再次欣賞到這種昔日的藝術與光輝。

註:作者評論節目為2024年10月12日於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的「海倫‧葛莉茉與薩爾斯堡室樂團」。

傅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