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專欄賣了個關子,迅即就有幾位朋友同時追問筆者,優秀的決策者應該具備什麼素質。這件事情讓我想起從前在阿里巴巴(09988)的時候,筆者寫了一本公司內部小冊子,內容涉及決策時一般人容易出現的盲點。於是忽發奇想,不如重新整理在專欄公諸同好,希望能起教學相長的作用。
模式幻覺
你有沒有在雲朵中隱約看到面孔,或在雲石中看到動物的輪廓?當然,這是完全正常的,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喜歡尋找規律,就像古代商旅看到北斗七星來指引方向一樣。現代商業領袖亦希望在數據尋找成功的路徑,但這種模式識別的本能有時也會誤導我們。相信大家都熟悉澳門賭場的骰寶「賭大細」,如果我問讀者是否可以從5局「大大大小小」這個序列找出什麼規律,那以上的序列會讓你聯想到下一鋪很大機會開大還是小。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訪問了數百人類似上述的問題,大多數人相信這些序列不是隨機的,他們認為之後一定有什麼規律存在。
在金融市場,每秒鐘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有人發現過去有一段時間當股價和油價同步下跌,黃金在未來數天後上漲的機會率特別高。於是,有投資者基於近期股價和油價的升跌,來預測黃金的走勢。許多交易分析員堅信某些K線組合、「紅三兵」、「黃昏之星」等形態分析工具能預測股價走勢。雖然看似有道理,但統計顯示其預測能力並不比隨機更為準確。在2019年,有分析師聲稱發現了香港樓市「18年周期」現象,認為每逢某個年份必定見頂。然而,這種周期論忽略了政策、經濟基本面等多變量的影響。
誤把隨機當作規律,容易引致決策「迷信」,其中一個奏效方法是利用數據驗證直覺。當發現有趣的模式時,先用測試或其他科學方法驗證,其次還可以考慮多重因素,避免單一指標帶來誤導性,特別是當數據似乎印證了我們期望看到的結果時。謹記過度解讀數據的代價,可能比完全不用數據更危險。真正的數據驅動不是簡單地尋找支持直覺的證據,而是運用大數據去提供假設。
筆者下周再跟大家介紹與上文相關的「熱手效應」。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