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佔據着獨特而重要的地位。縱觀全球教育發展趨勢,體育科與語文、數學、科學等核心學科同樣被視為基礎必修課程,從小學至高中階段持續貫穿,反映了其在培育下一代的重要。這種課程設置並非偶然,而是建基於深厚的教育理念和實證研究成果。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教育研究不斷印證體育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多維度影響。首先,規律的體育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預防各類疾病,為學習和生活奠定健康基礎。其次,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如毅力、耐心和自律能力。在運動過程中,學生需要克服身體和心理上的各種挑戰,這種經驗有助於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有鑑於此,香港政府正積極推廣多項計劃,如ASAP計劃和MVPA60獎勵計劃,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香港的體育教育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間。當前的體育課程需要進一步強化其多元和實用之處,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同時,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和熱情。
增加課時與豐富課程內容
國際趨勢顯示,各國正逐步重視並加強體育教育。中國內地教育部近年多次強調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並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體育課程和活動。2022年秋季學期起實施的新課程中,「體育與健康」佔總課時比例達10至11%,超越外語等其他科目,突顯體育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13年的全球體育課程調查報告顯示,亞洲國家的體育課程平均時間較少。亞洲小學平均每周84分鐘,中學85分鐘,而北美洲國家小學平均每周107分鐘,中學125分鐘。香港約有80分鐘,雖有小息活動及課外活動時間供學生舒展身心,但增加常規課時依然比較理想。
基於此,筆者建議:
1. 研究增加課時:中小學每周最少安排三節體育課,確保學生有足夠時間進行體育活動。
2. 多元化課程:引入更多樣化的運動項目,滿足學生不同興趣和需求。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參與度,還能助其發現適合自己的運動。
3. 推廣本土特色:於中小學加入具香港特色的體育項目,如武術、龍舟等,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通過以上措施,期望能提升香港體育教育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培育更多專業教師 並引進退役運動員
培育優質體育教師是提升體育教育水平的關鍵。「強教必先強師」的理念,在於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為此,教育局可以跟香港體育學院合作,建立完善的香港退役精英運動員轉任體育教師的機制。這應包括專業教育培訓課程,如教育文憑(PGDE)或其他專業資格認證,確保運動員能順利過渡到教育領域。這不只能為學校引入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和專業技能的體育教師,也為退役運動員提供新的職業發展方向,提升體育科的國際專業水平,為香港的人才發展鋪路。
在運動員為香港隊奮戰期間,政府應全力支持他們在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中爭取佳績。退役後,通過上述支援精英運動員措施,確保他們能順利過渡到新的職業領域。這種做法不僅保障運動員的未來發展,還能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形象,提高社會對體育教育十分重要的認知,鼓勵更多市民重視體育運動,實現多方共贏。
為進一步提升香港體育教育的水平,政府更應積極拓展與大灣區及國際體育教育機構的合作空間。啟德體育園的落成為香港提供了世界級的體育設施,這不只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提供了優質場地,更為區域體育交流創造了重要平台。透過承辦全運會等重要賽事,香港可以積累寶貴的體育賽事管理經驗,同時促進體育產業的商業發展,說好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