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參加了一個名為「詩畫江南 活力浙江」研學考察活動,由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邀請香港的教育界和旅遊界代表參與。短短五天的行程,涵蓋了京杭大運河、良渚博物館、杭州博物館、紹興的魯迅故里、蘭亭景區、水鄉烏鎮等,也考察了阿里巴巴製造基地,與及一所超過100年歷史的,以藝術發展為重點的小學。
本文記述幾個可供師生研習歷史文化的景點。
世界文化遺產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在201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始建於春秋時代,已有2000多年,是貫穿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也是我國近年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一段。筆者多年前曾經到過天津北運河考察,印象頗佳:河面平靜、垂柳青青、有石橋相通兩岸,小船搭載遊客觀賞景色。想不到現在又可以到接近大運河起點的江南段遊覽。這一次是安排夜遊,先經過兩岸開放式歷史文化景區,有頗多老店、寺廟及博物館。當中標誌性的建築物是建於明代的拱宸橋,是杭州最高和最長的石拱橋。
岸邊的香積寺原建於北宋。近年重修。是國內少有的供奉監齋(灶君)菩薩的寺院,寺前有東西二塔其中,只有西塔是清代的原本建築。過去曾經是靈隱寺,天竺朝山香客的集散地,故有「運河第一香」稱號。杭州運河的旅遊資源其實有待開發,因為我們夜遊,沿途所見的歷史名勝古蹟比較少,可觀賞的地方單薄。如果帶學生來這裏研學,必須先參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取得更多資訊,才有得着。
良渚文化大有可觀
「良渚是實證明中華5000多年多年文明史的勝地」,這是良渚博物館大堂展示的大型標語。這座園林式的博物館,周圍遍植樹木,水景環繞,讓遊客有一種閑靜的心態去觀賞文物。良渚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重要代表,出土器物中以玉器最為珍貴,其中在12號墓發現的玉琮王是鎮館之寶:外方內圓,重達6.5千克,刻有獸面紋。是通天地、敬鬼神的法器,這類型的器物只見於高等級的墓地。另外一個比較特別的文物:成年人頭蓋骨造成的容器,前後兩端有小孔,可穿繩索。非常罕見。
其後在參觀浙江博物館之江館,在「浙江一萬年」的展廳有更系統的展示,良渚文化有各種高等級的人群聚落及墓葬形式,反映出當時社會等級的分化,而精美的器物顯示宗教和禮制的形成,還有大型的水利工程,城池等等,可標示文明社會的協調能力和動員能力。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文化遺跡的文物,因而出現很多的「最早」,包括一萬年前上山文化發現的人類最早期稻作(原始栽培稻),世界最早人工栽培茶樹,中國最早的曲酒痕跡及漆器等。
除了這些早期的文物之外,浙江博物館重要藏品 還包括唐宋以來31張古琴。其中6張唐琴,3張宋琴,是品相絕佳,仍能演奏的琴。年前邀請名家演奏, 製作雷射光碟,並且舉行唐琴演奏會。其中鎮館之寶有唐落霞式「彩鳳鳴岐」琴及唐仲尼式「來凰」琴。筆者想到西方的小提琴製作大師(Stradivari , Amati, Guarneri )的提琴,有部份是博物館珍藏的,也會定期取出來,交給知名提琴家演奏,展示其不絕的音樂生命力,是同一道理。
紹興文化名片
到了紹興,不能不參觀魯迅故里,當中有他的故居,年輕時代讀書的「三味書屋」,與及和玩伴遊戲的地方「百草園」。魯迅筆下的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926),現在仍是內地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其中一篇教材。當年魯迅的老師是壽鏡吾,被他稱為「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為人及治學態度,對魯迅有比較大的影響。
百草園就是他當時的樂園,他在這裏觀察不同的植物和昆蟲,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以及鬆弛學習的緊張。到了這裏,可以想像魯迅和他的玩伴閏土(見短篇小說〈故鄉〉1921 )的快樂日子。魯迅筆下的孔乙己(1919)是在咸亨酒店出現的小人物,原本的咸亨酒店已經無跡可尋,但是同名的飯館和酒店仍然是有的,我們就在其中一間吃飯,其中一道小食便是五香蠶豆,令人想到小說中提及的茴香豆。這裏河道縱橫,隨處可見接載遊客的烏蓬船,令人不禁想起周作人寫景抒情的名篇,神往坐船遊逛的悠閒自在。(見〈烏蓬船〉1926)
如果帶同學生來這裏研學,讓他們先讀上述文章和小說,然後作實地考察,進而討論要旨,學生定會得益。
紹興是浙江省的歷史文化名片,在這裏我們還可以考察晉代王羲之和文人雅士曲水流觴遺址,及相關的文物,包括《蘭亭集序》不同拓本,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碑文。其他名人的遺跡,如秋瑾、徐錫麟,蔡元培的故居,周恩來紀念館,以及流傳陸游及其元配唐婉事蹟的沈園等。同學們不但可以在書本中讀歷史和文學,並且可以走到現場,結合學習及觀察,從而提升研究及欣賞水平。浙江省是一個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省份,坐飛機從香港出發,不用兩個小時的便到達,並且氣候,飲食,住宿,較容易適應,如果學校本身在這裏有一間姊妹學校的話,更加可以作走訪交流。在這一次行程當中,我們就見證了香港的一間小學和杭州一間百年老校(新校區)簽署結為姊妹校的儀式,彼此對於日後的進一步交流抱有極大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