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時間:2024/06/19 8pm
節目:楊陽與香港城市室樂團
過往聽到小提琴家楊陽(Charles Yang)的演出,是從The Violin Channel的視頻中看到,但心裏在想,又一名離經叛道的年輕人,將自己投身於流行音樂或其他更另類的範疇了。就此也沒有理會他的名字,反正日日新鮮出爐的新秀多的是,單是接收與觀看視頻都選擇太多了。終於,香港城市室樂團排出了一場以他為賣點的專場音樂會。擔任指揮的,是樂團的首席指揮馬狄洛辛(Vahan Mardirossian),他亦剛從享負盛名的比利時「伊利沙伯女皇小提琴大賽」(Queen Elisabeth Violin Competition)歸來,他在賽事中為部分參賽者擔任協奏曲的指揮,閱歷了大部分參賽者的水平及表現。而他來港為楊陽擔任指揮及鋼琴拍檔,他似乎也不是純為着這位年輕小提琴家的音樂會而大搞花招,而是老老實實地按着音樂會典型的保留曲目編排,之後才再加上富有流行色彩的其他演奏,當然還要加插楊陽的演唱。可是,從楊陽少有的視頻上估計,我對於他要與馬狄洛辛合作孟德爾遜(Mendelssohn)的《D小調鋼琴及小提琴協奏曲》的演出,可說是全不寄望,只希望他不要過分亂來,待我能夠「懂得」欣賞就算了。雖說這首作品不是舞台上或錄音的熱門樂曲,但風格上的框架還是相當明顯:而在拉威爾(Ravel)的炫技樂曲《茨岡》(Tzigane,普遍的中文譯名為《吉卜賽》)中,我預計他應該會天馬行空地演奏。無論如何,他給我的印象是硬技巧非常扎實,基本功非常好。總之,筆者就是沒有當過他是一名正正當當的古典小提琴家。他之前拿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獎,對於筆者來說根本沒有意義。
可是,決定入場前也要做點功課。真正令我希望入場看個究竟的動力,就是在網上視頻中,看到他與他的同是小提琴家的母親,一起合奏德伏扎克(Dvorak)的《母親教我的歌》。就此一首而已,或許說,一首已足夠。他演奏的深度,原來已並非一般年輕一輩小提琴家所能達致。
孟德爾遜的協奏曲
當晚上半場,只有一首孟德爾遜的協奏曲。擔任獨奏的楊陽與擔任鋼琴獨奏與指揮的馬狄洛辛,有非常多的合奏段落,彷如是一首鋼琴與小提琴的二重奏,當中亦有兩者同步的及技巧片段,所以整體來說,是充分考驗兩者的音樂修養,更多於真真實實的硬技巧,因為硬技巧都要融匯於以音樂為前提的表現中。楊陽非常傳統而標準的演奏基礎,實在令筆者驚訝。而令筆者更加不敢相信的是,楊陽對於古典的音樂風格,演繹上實在高雅!雖然這首作品並不是非常典型的孟德爾遜風格,在框架上的確可以稍加自由發揮的機會,但楊陽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循規蹈矩地以高水平的音樂修養,去將作品中優雅及靈動的氣質,盡情表現出來,技巧更是自然而無瑕!
馬狄洛辛的鋼琴演奏,亦打破了在大會堂音樂廳舞台上,演奏會大三角琴琴蓋全開但鍵盤面對觀眾時的擺位,所產生的錯誤音量對比。馬狄洛辛以這個擺位,演奏出漂亮、圓潤、而又具有力量光芒的音色,完全掌握了狹角舞台對於這種擺位的限制,以他靈敏的聽覺及演奏技術,完美地結合了小提琴獨奏的合奏、和與樂團之間的協奏對比。整首樂曲都以極高的藝術層面演奏,而團員在掌握色彩及風格上,特別是小提琴組的表現,音色的塑造的確漂亮!整首協奏曲的演出,香港城市室樂團與兩位獨奏家之間的演繹,的確是可以與國際級唱片錄音相比!即使木管組不慎地出現音準問題,但他們卻以迅速的一剎,立即互相協調。
楊陽的硬技巧無懈可擊
下半場樂團在馬狄洛辛的帶領下,演奏柯普蘭(Aaron Copland)所寫的《阿帕拉契亞之春》組曲(Appalachian Spring Suite),一套有美國西部音樂風情的作品。整體的演繹上,香港城市室樂團的規模,當然稍遜於大樂團,但當晚的演繹水平亦相當不俗。但個人感覺,整體表現的靈活性相對較低,如果在風格的掌握上有更大的自由度,表現應該會再上一層樓。
楊陽演奏拉威爾的《茨岡》,再次令筆者感到驚訝。他踏實、穩健、揮灑自如的硬技巧,確實無懈可擊,而且在風格的掌握上,亦是最典型、最傳統、最能表現這首作品大氣和霸氣的原創氛圍的表現,只在頭一段獨奏中,頑皮地玩弄出兩個浮音而已。音樂上多變的層面,楊陽還是令人咋舌地帶出自然的隨心演繹,將炫技的壓倒性表現,與靈巧而不羈的狂野吉卜賽味道結合,挑戰速度極限、而又完美地展現於觀眾面前,卻不失古典範圍裏的高度藝術性。他所用的小提琴,場刊裏提及的是法國極品J. B. Vuillaume,但當晚楊陽掌控手上小提琴的聲音,卻彷如來自一把更加高級數的A. Stradivari小提琴,奏出來的音量強而柔和、力量和音色的變化迅速,優雅連綿、反應更是飽滿而靈敏。
因此,楊陽自己改編的《Black Bird》和《House of the Rising Sun》,和加奏的《Stand By Me》,因為要用上咪高峰及揚聲器,所以小提琴絕頂漂亮和具有爆發力的天然色彩,就被宰割於現代科技之中。而當晚調節小提琴獨奏琴音的重播水平,亦相當差。音色上變成一條條沒有抑揚頓挫的金屬聲音旋律,聽覺上只感覺到這是來自於劣質的金屬管樂,與頂級小提琴的音色顯然已扯不上任何關係。楊陽以小提琴扮雀鳥聲,還能隱約聽到漂亮的琴音。最重要是,楊陽在這個環節時,是以演唱流行曲為主的。在過往的視頻裏,聽到他演唱的風格,偏向與爵士與搖滾之間,還像是要喉音發聲為主。但當晚他的現場演出,原來他的喉嚨音是假的,無論他像是相當肉緊地唱出高音、大聲,卻都是來自非常悅耳的共鳴區,所以在抒情樂句相當動聽、在激動大喊的樂句中,也完全不吵耳,而他唱功的震音變化,亦相當高明,所以他同時亦為一位非常出色的歌手/聲樂家。
雖然今次的音樂會中,未能看出楊陽在其他小提琴樂曲中的不同表現,但從他的技藝、對樂段的細緻處理、與拍檔的合作、和與樂團的融合而言,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古典小提琴家,水平更或甚高於部分知名的獨奏家,而他卻搞多一款另類的音樂表演而已。馬狄洛辛的鋼琴技藝、及他對於掌控整個大圍度的音樂與音響的表現,今次亦是令香港觀眾大開眼界。不過,楊陽目前在國際上的音樂定位,會不會局限了他日後的發展呢?還是祝願這位出類拔萃、禾桿蓋珍珠的正統小提琴家,日後能在古典音樂的範疇裏,繼續發光發亮。
原刊於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